[发明专利]一种模态工况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1390.9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华;苟琦智;邵攀登;任田园;李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况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各类车辆在实际道路工况的优化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态工况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工况是反映车辆在特定环境下行驶的运动学特征,并以速度-时间过程作为特征 的表现形式。在大量的实测数据基础上,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将行驶工况进行分类整理,简 化复杂的真实行驶工况为模态工况,开发有换挡点的模态测试循环。模态测试循环的主要目的 是用于车辆优化测试和仿真,确定车辆排放、油耗、控制策略和参数匹配等方面,为汽车研究 中共性核心技术。
数据处理和工况分类是模态工况构建的前提,运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来解决多变量 复杂性和多变量相关性问题。主成分分析即构造原变量的一系列线性组合,使各线性组合在彼 此不相关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变量的信息,即使其方差最大。在使用时根据不同的需 要取反映80%或90%以上原变量信息的线性组合即可。对片段总体样本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 类,其目的是将交通特征相同的片段归为一类,进而对代表不同类型道路上的片段进行分析, 进而解析出相应类型道路上的行驶工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模态工况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模态的工况形态 规则,外形简单,具有较好的测试可操作性以及重复性,具有便于用于开发出台架试验并进行 实车验证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GPS装置获得车辆道路行驶试验数据;
步骤二,基于已采集到的试验数据进行短行程划分及聚类分析;
步骤三,提出各类模态工况简化模型,模态工况简化模型包括第一类工况模型简化为一 个低速工况和一个高速工况片段,高速工况进行一次升挡加速过程;第二类工况简化一个低 速工况和一个两次升挡加速的高速工况;第三类工况简化为一个低速工况和一个三次升挡加 速和一次降挡减速的高速工况;
步骤四,采用多目标优化理论,对模态工况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开发出城市客车模态行 驶工况;选取怠速比例FPmi、加速比例FPma、匀速比例FPmc、减速比例FPmd、平均车速Fvm、 平均运行车速Fvmr、平均加速度Fam和平均减速度Fdm作为目标函数优化计算,通过计算机编 程,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各类工况求解,并对时间圆整得到每类模态工况的各个参数 优化解,依据优化结果,根据各类时间比例,合成出模态行驶综合测试工况;
步骤五,综合考虑动力性切换,开发出有换挡点的模态测试循环。
所述步骤一中,通过GPS设备获得车辆道路行驶试验的数据包括时间t、车速V(t)、加 速度A(t),其中车速V(t)单位为km/h,且V(t)≥0,t的单位为s,且t∈N。
所述步骤二中,针对已采集数据在保证原始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异常数据修正和 剔除,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解析出目标区域拥堵、比较通畅、通畅三类代表工 况,并计算出各类工况的特征值。
所述各类工况的特征值包括最高车速Vmax、最低车速Vmean、平均车速Vmr、最大加速度 Amax、最小加速度Amean、最大减速度Dmax、最小减速度Dmean、0-10km/h怠速比例P0-10、 10-20km/h怠速比例P10-20、20-30km/h怠速比例P20-30、30-40km/h怠速比例P30-40、40- 50km/h怠速比例P40-50、50-60km/h怠速比例P50-60、60-70km/h怠速比例P60-70、加速比 例Pa、减速比例Pd、匀速比例Pc、怠速比例Pi。
所述步骤三中,动力性切换延迟时间ts=2s,无变速器汽车动力切换定义为匀速运行时 间。
所述步骤四完成后,通过误差分析和仿真比较对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1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