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496.7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2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梅;盛洪产;楼军;俞鑫飞;徐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4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深度 脱硫 除尘 系统 | ||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包括设于吸收塔内的旋汇耦合脱硫技术的湍流器装置、喷淋装置以及管束式除尘装置,湍流器装置包括支撑部件、若干个旋流汇流装置(1)和湍流器支梁(2),旋流汇流装置(1)包括湍流器浮子和湍流器筒体(11);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周缘设置若干个防止湍流器浮子上浮的压块(13),湍流器筒体(11)上端设置上封板(15);湍流器筒体(11)和湍流器浮子安装到位后,上封板(15)的外圈与压块(13)焊接为一体;压块(13)具有勾部,勾部内侧设置筋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器筒体(11)与湍流器支梁(2)之间垫氯丁橡胶垫片(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器筒体(11)内设有内筒体,内筒体设有湍流叶片;湍流器筒体(11)上部收缩呈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叶片包括片状本体(31),片状本体(31)自由端表面设置若干凸起(32),凸起(32)的走向为自片状本体(31)的根部指向自由端的方向;各个凸起(32)之间具有通槽(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凸起(32)截面呈三角形;沿远离片状本体(31)的根部一侧的方向,凸起(32)截面逐渐抬高;凸起(32)为三角锥形体,根部与片状本体(31)相接,顶部指向片状本体(31)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式除尘装置包括一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21)和二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24),以及一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21)和二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24)之间设置的布气隔水板(22)和喷淋雾化层(23);所述一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21)和二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24)包括若干个管束式除尘除雾单元,所述管束式除尘除雾单元包括导流筒(25)和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导流筒(25)内的分离器,分离器包括中心筒(27)和叶片(2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27)外周面上均匀排列若干个T形槽,T形槽沿中心筒(27)轴向设置;叶片(26)根部设置有T形凸台,并以该T形凸台插入中心筒(27)的T形槽中构成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槽一侧的中心筒(27)周面上设置斜台(28),斜台(28)具有抵靠在叶片(26)侧壁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台(28)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设螺钉,螺钉的螺纹端头部穿出斜台(28)本体抵靠在叶片(26)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27)的端面上设置可封遮或露出T形槽的可翻转的盖板,盖板自由端具有可固定于中心筒(27)的端面的锁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4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引式精细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肥尾气多级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