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5280.1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3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东;赵静;陈浩;陈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加载 仿真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加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舵机是改变船舶或飞行器航行方向时,将舵转至所需角度的装置,通常安装于船舶或飞行器的尾部,由驾驶人员在驾驶台上通过操纵装置和传动装置远距离操纵。在航空航天方面,舵机也是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弹姿态变换的俯仰、偏航、滚转运动等都是靠舵机相互配合完成的。舵机在许多工程上都有应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飞行器的动态品质。随着我国航天、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舵机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舵机性能指标的实验测试尤为重要。如果采用现场实验去测试舵机的性能指标,不仅浪费了国家技术人员的时间和国家经费,而且由于天气等原因实验不能随时进行,实验次数少,不能够得到准确完整的实验数据,无形地增加了研制周期。由于舵机系统研制技术复杂、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一旦现场实验失败,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加载系统102对于高效研究舵机系统性能指标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提高加载系统102的响应速率以及测试精度,模拟其在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矩负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现有加载系统102一般是机械式和电液式,但这种传统的机械式和电液式的加载系统102体积大、造价高、机械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使得加载系统102力矩输出精度低;国内现有的大力矩电动加载系统102都是伺服电动机配减速装置的驱动方式,但由于减速机构存在磨损,使其在可靠性、运行效率、维护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从而影响加载系统102力矩输出精度。目前,直驱式直接电力驱动电机经常采用旋转式三相异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但是这些电机功率因数和效率较低、转矩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加载系统102高效率、高精度的需求。并且传统的电机采用实心转子结构,转动惯量大,成本高,进一步限制了系统动态响应速率及其力矩输出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及方法,能够提高变加载仿真系统的动态响应速率和输出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包括:仿真计算机101、加载系统102、力矩传感器103、承载系统104;
所述加载系统102包含控制器1021、加载电机1023驱动装置1022、加载电机1023、调理电路1024;
所述仿真计算机101与所述控制器1021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器1021的另一端与所述加载电机1023驱动装置1022的一端相连,所述加载电机1023驱动装置1022的另一端与所述加载电机1023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力矩传感器103安装在所述加载电机1023的输出端;
所述加载电机1023采用中空转子结构;
所述承载系统104包含承载电机1041、光电编码器1042、承载电机1041驱动装置;
所述加载电机1023、所述力矩传感器103和所述承载电机1041同轴相连;
所述调理电路1024与所述力矩传感器103、所述光电编码器1042、所述控制器1021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承载电机1041与所述光电编码器1042同轴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载系统102采用纯电动结构形式。
可选的,所述加载电机1023为正弦波驱动永磁同步电机。
还有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包括:
获取加载电机1023实际输出的力矩信号;
获取转轴实际转动的位置信号;
将所述力矩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021,生成反馈力矩信号;
所述位置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021,生成反馈位置信号;
判断期望力矩信号和反馈力矩信号是否相等,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期望力矩信号表示的是实际期望输出的力矩信号;
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期望力矩信号和所述反馈力矩信号不相等,调节所述力矩信号直至所述反馈力矩信号与所述期望力矩信号相等;
判断期望位置信号和所述位置信号是否相等,得到第二判断结果;所述期望位置信号表示的是实际期望转轴转动的角度;
当第二判断结果为期望力矩信号和所述反馈位置信号不相等,调节所述位置信号直至所述反馈位置信号与所述期望位置信号相等。
可选的,在获取力矩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力矩指令;所述力矩指令是控制器1021根据期望力矩指令采用闭环算法计算得到的;所述期望力矩指令是由仿真计算机101发出的;
根据所述力矩指令转换成模拟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