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5280.1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3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东;赵静;陈浩;陈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加载 仿真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计算机101、加载系统102、力矩传感器103、承载系统104;
所述加载系统102包含控制器1021、加载电机1023驱动装置1022、加载电机1023、调理电路1024;
所述仿真计算机101与所述控制器1021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器1021的另一端与所述加载电机1023驱动装置1022的一端相连,所述加载电机1023驱动装置1022的另一端与所述加载电机1023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力矩传感器103安装在所述加载电机1023的输出端;
所述加载电机1023采用中空转子结构;
所述承载系统104包含承载电机1041、光电编码器1042、承载电机1041驱动装置;
所述加载电机1023、所述力矩传感器103和所述承载电机1041同轴相连;
所述调理电路1024与所述力矩传感器103、所述光电编码器1042、所述控制器102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电机1041与所述光电编码器1042同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系统102采用纯电动结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电机1023为正弦波驱动永磁同步电机。
5.一种电动变加载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4的电动变加载仿真系统,包括:
获取加载电机1023实际输出的力矩信号;
获取转轴实际转动的位置信号;
将所述力矩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021,生成反馈力矩信号;
所述位置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021,生成反馈位置信号;
判断期望力矩信号和反馈力矩信号是否相等,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期望力矩信号表示的是实际期望输出的力矩信号;
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期望力矩信号和所述反馈力矩信号不相等,调节所述力矩信号直至所述反馈力矩信号与所述期望力矩信号相等;
判断期望位置信号和所述位置信号是否相等,得到第二判断结果;所述期望位置信号表示的是实际期望转轴转动的角度;
当第二判断结果为期望力矩信号和所述反馈位置信号不相等,调节所述位置信号直至所述反馈位置信号与所述期望位置信号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变加载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力矩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力矩指令;所述力矩指令是控制器1021根据期望力矩指令采用闭环算法计算得到的;所述期望力矩指令是由仿真计算机101发出的;
根据所述力矩指令转换成模拟信号;
将所述模拟信号发送到加载电机1023驱动装置1022产生电压信号;
根据所述电压信号产生力矩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变加载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力矩指令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控制器1021发送一个期望力矩指令;所述期望力矩指令为正弦力矩指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变加载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力矩指令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控制器1021发送一个期望力矩指令;所述期望力矩指令为阶跃力矩指令。
9.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变加载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力矩信号,包括:
当所述反馈力矩信号小于所述期望力矩信号,增大所述电压信号来增加所述力矩信号;
当所述反馈力矩信号大于所述期望力矩信号,减小所述电压信号来降低所述力矩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2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