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5209.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立脇正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如下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前表面,由设于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并具有延伸支架,其车宽方向内端与安装架的前壁和下壁、以及前侧架的车宽方向外壁连接,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与门槛的前端连接。因此,通过由安装架将延伸支架和前侧架牢固地连接,能够提高延伸支架的刚性从而牢固地支承副框架,由此,能够提高副框架对前侧架后部的支承刚性,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该结构中,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的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面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副框架。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将前侧架的后部(延长部件28)连接于下仪表板下部的倾斜壁的前表面,在由螺栓将用于支承悬架装置的副框架(悬架部件35)紧固于该延长部件28的下表面时,将支架38连接于延长部件28,并且将延伸支架40连接于该支架38延伸支架,以加强该螺栓紧固部。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许第3724079号公报
但是,所述现有技术的汽车车身结构中,由于将设于支架38的车宽方向内端的向上凸缘38a连接于延长部件28的车宽方向内壁,并且将设于延伸支架40的车宽方向内端的凸缘40a连接于设于支架38的车宽方向外端的向下凸缘38b,因此无法由延伸支架40有效地加强悬架部件35的螺栓紧固部,悬架部件35的支承刚性不够充分,由此可能出现车辆的驾驶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副框架对前侧架后部的的支承刚性,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其中,具有延伸支架,其车宽方向内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的前壁和下壁、以及所述前侧架的车宽方向外壁,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连接于门槛的前端。
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呈从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分为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且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缘连接成一体。
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安装架具有:套筒,其被固定于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加强板,其连接于所述前壁的后表面和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并抵接于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和螺母,其被固定于所述加强板的上表面。用于紧固所述副框架的支承部的螺栓穿过所述套筒并旋合于所述螺母。
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具有沿着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后表面且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仪表板横置部件,所述上部部件同所述前侧架、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所述仪表板横置部件四层重叠连接。
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具有底架,其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该底板从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后方延伸,所述下部部件同所述前侧架、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所述底架四层重叠连接。
在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为具有向后方敞开的敞开截面的部件,至少具有上壁、前壁和下壁,所述上壁为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变窄的三角形,所述前壁和所述下壁为矩形。
在第6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的上壁、前壁和下壁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的车身结构
- 下一篇:具有至少部分电驱动的机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