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丝交织或天丝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4866.6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D01H5/72;D06M15/11;D06M15/263;D06M15/285;D06P1/38;D06P3/66;D06P5/0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卢清华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织 混纺 面料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的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天丝交织或天丝混纺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天丝是一种纤维素纤维,具有非常高的刚性,良好的水洗尺寸稳定性(缩水率仅为2%)且具有较高的吸湿性,其纤维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光泽优美、手感柔软、悬垂性好且飘逸性好,被广泛应用与各类纺织物中。
传统的天丝纺织面料产品通常只追求美观,天丝纤维容易原纤化,水洗后面料会出现褪色及起白毛的现象,甚至在水洗前就出现起白毛的现象,影响产品的档次。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天丝放置面料的褪色及起白毛现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褪色且不易起白毛的天丝交织或天丝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丝交织或天丝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原料,选用A100型天丝纤维作为原料;
S2,纺纱,采用赛络紧密纺的纺纱方式将所述A100型天丝纤维纺成天丝交织纱线或天丝混纺纱线;
S3,上浆,对所述天丝交织纱线或所述天丝混纺纱线进行上浆处理,上浆所使用的浆料包括质量百分比为65%的阳离子变性淀粉、质量百分比为8%的聚丙烯酸、质量百分比为25%的马铃薯变性淀粉和质量百分比为2%的丙烯酰胺酯粘结剂;
S4,织造,以所述天丝交织纱线或所述天丝混纺纱线为经纱织造获得坯布,所述坯布的经纬密度相差小于40%;
S5,染色,采用双活性基或多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对所述坯布进行染色处理;
S6,后处理,使用免烫树脂整理剂对所述坯布进行后处理,形成所需要的面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A100型天丝纤维的规格为(0.95D-1.24)D*38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步骤S2中,纺纱的粗纱捻系数为78,细纱捻系数为37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步骤S5之前,还进行了以下步骤:
S4.1,烧毛,当所述坯布的克重小于或等于250g时,直接对所述坯布进行烧毛处理;当所述坯布的克重大于250g时,先对所述坯布进行退浆处理后,再对所述坯布进行烧毛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步骤S4.1之后,还进行了以下布置:
S4.2,丝光,采用碱溶液对所述坯布进行丝光处理,所述碱溶液的溶度为3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活性染料为M型活性染料、CibacronFN型活性染料、KE型活性染料、KP型活性染料、Procion Supra染料活性染料或KD型染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步骤S6中,将所述坯布干布浸轧在添加有所述免烫树脂整理剂的水溶液中,然后在140℃的条件下对所述坯布进行烘干,再在170℃的条件下对所述坯布进行焙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选用A100型天丝纤维作为原料,确保天丝纤维不会发生原纤化,进而确保所获得的面料不易褪色且不易起白毛。
2、通过采用赛络紧密纺的纺纱方式,可有效控制纱线毛羽,与传统的环锭纺的纺纱方式相比相比,纱线表面3mm以上的毛羽可减少80%。
3、通过采用不含PVA的浆料进行上浆,能降低天丝交织纱线或天丝混纺纱线在湿态下被溶胀摩擦劈裂的可能性,还可以避免天丝交织纱线或天丝混纺纱线其他毛羽多带来的织造困难。
4、通过控制坯布的经纬密度差异,可减少纱线在染整过程中与机器的摩擦,降低生产中天丝原纤化风险。
5、通过采用双活性基或多活性基的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增大染色反应几率,固色率及染料利用率提高,染色废水中色素含量下降,可以解决面料水洗时的褪色问题并且与天丝分子链形成双或多活性基交联,减少或防止染色中原纤化的情况,使眼色更牢固的嫁接在纤维上。
6、通过使用免烫树脂整理剂进行后整理,免烫树脂不易与天丝胶联产生原纤化白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丝交织或天丝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利郎(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4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