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耐蚀铸钢件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4503.2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牛斌;臧晓秋;张岭;郭勇;宫小能;杨忠民;吉杏斗;陈颖;王慧敏;马丽;赵红图;侯明;童九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衡水裕菖铸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王涛;彭霜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铸钢件 强度 低温 冲击韧性 热处理 工艺 | ||
1.一种提高耐蚀铸钢件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调质工艺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铸钢在加热炉中高温淬火,淬火温度880℃~950℃,保温4~6小时,入水冷却,入水时间≤1min;
步骤2、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660℃~710℃,保温4~6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所述耐蚀铸钢件的-40℃的冲击韧性≥42J;
所述铸钢的微观组织全部为回火索氏体,所述回火索氏体包括铁素体和细粒状渗碳体,所述铁素体含量为97.8-98.9%,所述细粒状渗碳体的含量范围为1.1%-2.2%;
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0、Si 0.50、Mn 1.38、P0.005、S 0.006、Cu 0.39、Cr 3.14、Ni 1.44、Al 0.12和Mo 0.04;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5、Si 0.21、Mn 0.87、P0.007、S 0.004、Cu 0.35、Cr 4.65、Ni 0.39和Al 0.23;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8、Si 0.65、Mn 0.79、P0.008、S 0.005、Cu 0.57、Cr 4.90、Ni 0.58、Al 0.06和V 0.04;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2、Si 0.46、Mn 0.98、P0.006、S 0.005、Cu 0.62、Cr 3.54、Ni0.73、Al 0.18和Mo 0.20;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9、Si 0.30、Mn 1.06、P0.006、S 0.003、Cu 0.12、Cr 3.87、Ni 1.75、Al 0.08和V 0.05;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9、Si 0.57、Mn 0.57、P0.008、S 0.005、Cu 0.36、Cr 4.01、Ni 0.84和Al 0.15;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1、Si 0.63、Mn 0.84、P0.005、S 0.006、Cu 0.41、Cr 3.78、Ni1.26、Al 0.09和Mo 0.07;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2、Si 0.29、Mn 0.95、P0.007、S 0.007、Cu 0.49、Cr 4.33、Ni 1.90、Al 0.02和V 0.06;
或者,所述耐蚀铸钢件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9、Si 0.77、Mn 1.19、P0.006、S 0.005、Cu 0.24、Cr 3.31、Ni 0.88和Al 0.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耐蚀铸钢件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淬火温度892~925℃,保温4.7~5.3小时,入水冷却,入水时间≤0.85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耐蚀铸钢件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回火温度为689℃~702℃,保温4.3~5.7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衡水裕菖铸锻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衡水裕菖铸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45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