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跌水富氧式微氧污泥床工艺及其废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2346.1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岳秀萍;张潇;赵博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跌水 式微 污泥 工艺 及其 废水处理 方法 | ||
1.跌水富氧式微氧污泥床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氧污泥床(1)、填料(2)、跌水引流槽(3)、富氧泥水回流池(4)、富氧泥水回流管(5)、回流泵(6)、止回阀(7)、微氧污泥床进水管(8)、沉淀池(9)、沉淀池出水管(10)和剩余污泥排放管(11)组成;所述微氧污泥床(1)、填料(2)、跌水引流槽(3)、富氧泥水回流池(4)、富氧泥水回流管(5)、回流泵(6)、止回阀(7)、微氧污泥床进水管(8)构成一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置于沉淀池(9)中,同一沉淀池(9)内可设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微氧污泥床(1)呈竖直柱状设置且顶部开口,其内部设有填料(2),其顶部开口周圈设有多个向外辐射的跌水引流槽(3),其底部设有富氧水回流口和进水口,分别与富氧泥水回流管(5)和微氧污泥床进水管(8)相连;所述富氧泥水回流池(4)设置在微氧污泥床(1)底部外环,富氧泥水回流池(4)的宽度必须确保微氧污泥床(1)的顶部出水沿跌水引流槽(3)全部下落至其中,富氧泥水回流池(4)底部设有富氧水回流口与富氧泥水回流管(5)相连,其外围设有溢流堰;所述富氧泥水回流管(5)上设有回流泵(6)和止回阀(7); 所述沉淀池(9)为辐流形式,并设有沉淀池出水管(10)和剩余污泥排放管(11),其溢流堰口高度略低于富氧泥水回流池(4)的溢流堰口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富氧式微氧污泥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氧污泥床(1)上部为柱体,下部为锥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富氧式微氧污泥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引流槽(3)为明渠流管状水槽,多个跌水引流槽(3)等间距环设于微氧污泥床(1)的顶部开口,相邻跌水引流槽(3)间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富氧式微氧污泥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氧泥水回流池(4)为带有溢流堰的浅池,其宽度大于跌水引流槽(2)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富氧式微氧污泥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6),可通过富氧泥水回流比进而控制微氧污泥床(1)内溶解氧浓度。
6.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富氧式微氧污泥床工艺,处理废水时具体方法如下:
废水通过进水管(8)从微氧污泥床(1)的底部进入其中,由填料(2)层中微氧菌群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经过处理的废水从微氧污泥床(1)顶部的跌水引流槽(3)自然下落至富氧泥水回流池(4)实现富氧过程,大部分富氧后废水经富氧泥水回流管(5),由回流泵(6)加压回流至微氧污泥床(1)为其中的微氧菌群提供氧气,回流比为5:1~30:1;多余部分富氧废水溢流至沉淀池(9)中,再经沉淀池(9)溢流,由沉淀池出水管(10)排出,得到合格出水,所述沉淀池(9)底部的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管(11)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23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勺子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吸引孩子使用的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