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锌软磁铁氧体磁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41066.9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6830912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张素荣;何逢春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4B35/26 分类号: C04B35/26;C04B35/64;H01F1/34
代理公司: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代理人: 刘晓春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镍锌软 磁铁 磁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软磁铁氧体材料领域,尤其涉及镍锌软磁铁氧体磁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的铁氧体磁片主要应用于NFC天线、无线充电领域,在两个线圈电磁感应传输能量过程中起汇聚磁场及隔磁作用,提高线圈之间信号或能量传输效率、增强线圈之间磁感应强度,同时阻隔交变磁场对铁氧体磁片后面的电子元件造成干扰。

背景技术

移动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池的充电方法常见有两种,分别为接触式充电方式和非接触式充电方式。接触式充电方式是使受电装置的电极直接与供电装置的电极相接触,以此来进行充电的方式。

就接触式充电方式而言,由于其装置结构简单,因而通常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使用,但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电池能量的消耗也成倍增加。然而移动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所用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增长却非常有限,有数据表明,近10年间,锂电池容量密度每年增长仅5~10%,且随着能量密度越来越趋近理论值,能量密度更高的替代新材料目前尚未看到希望的今天,锂电池成为制约移动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最大的瓶颈。无线充电充电方便、快捷等特点,发展无线充电不失为解决电池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的一个好办法。

无线充电方式常见有电磁感应模式、磁共振模式、电场耦合、无线电波几种,其中电磁感应模式及磁共振模式较为常见。

电磁感应充电模式原理是发射端的初级线圈发出交变磁场,通过接收端的次级线圈感应到,次级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从而将电力传输到接收端,充电距离一般在10cm以内。电磁感应模式对应标准有: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联盟的QI标准,其使用频率范围100~205kHz;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其使用频率范围277~357kHz。

磁共振充电模式是电源通过AC/DC转换,进行放大,输出RF电压,再通过振荡源发射电磁信号,同时通过阻抗匹配网络来实现发射与接收之间的匹配,实现接收振荡器信号共振,产品信号输出到RF/DC检波器中,再传出信号至接收设备,最终实现充电。磁共振模式可实现非常高效的能量传输,传输功率也更高,可达到数千瓦,除了可用于小功率电子设备充电外,也适用于笔记本、电动汽车等大功率设备。其充电距离也更远,可达数厘米至数米。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六英尺)外的一盏60瓦灯泡。这个空间足以放下常见的物体,比如汽车。磁共振模式对应标准有A4WP的Rezence标准,其使用频率为6.78MHz,该标准与PMA标准2014年合并,相互兼容对方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

对电磁感应模式,为增加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之间耦合系数,需要在两个线圈外侧增加磁性材料,以增强线圈之间的磁感应强度。此外,同时起屏蔽作用,防止交变磁场对线圈后面的金属件产生涡流导致发热,对设备内部的天线、电子元件等造成干扰。对磁共振模式,同样需要在接收端附上磁性片提高耦合系数及保护线圈后面的设备天线、电子元件免于干扰。

在磁性材料选择中,软磁铁氧体材料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低成本等优点,在中高频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无线充电隔磁片材料首选,是传统材料在新兴行业又一新应用的典范。在软磁铁氧体中,尖晶石结构的MnZn、NiZn、MgZn是最为常见的产品类型,其中NiZn铁氧体具有成本适中、工艺简单、使用频率高等特点,更利于用做软磁铁氧体磁片原材料,特别是A4WP的Rezence标准,其使用频率6.78MHz,与MnZn软磁铁氧体、非晶磁粉芯、纳米晶磁粉芯等比较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方面,近场通讯在手机及平板等设备上越来越普及,苹果、三星、华为等一线供应商纷纷在其旗舰手机上增加NFC功能并布局自己近场支付生态圈,如Apple pay、Samsung pay Huawei pay等。也是引起铁氧体磁片需求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移动消费类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短薄轻小的特点,电子产品内部空间极其有限,在有限空间内既能实现功能又能减少器件体积一直是行业内孜孜不倦的追求。对铁氧体材料来说,在满足使用性能前提下,如何把产品做薄、做小,是面临的实际困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1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