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1006.7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7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前兵;吴昊;于磊;张新田;马春晖;鲁为华;叶热克;姜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3 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提高 苜蓿 产量 营养 品质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花苜蓿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具有产草量高、营养品质好等众多优点,被誉为“牧草之王”,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对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田土壤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分是影响紫花苜蓿生长、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栽培紫花苜蓿的方式中在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区域往往使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但是滴灌的灌溉量往往是通过种植人员进行人工控制的,当灌溉量不足时会严重影响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当灌溉量过多时,同样会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品质,而且会浪费水资源;因此,在同时兼顾节水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两个因素,提供一种苜蓿种植方法以进行实践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包括:
选取待播种的紫花苜蓿的种子进行破皮处理;
对待播种地块进行整地、施加基肥后,于当年4月上旬或中旬,将所述待播种的紫花苜蓿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1.5~2.0cm;之后,对所述地块进行镇压;
在所述紫花苜蓿出苗前或者遇雨后,对所述地块进行疏耙;
当50%的幼苗从其基部叶腋产生侧芽,并形成分枝时开始进行灌溉处理,具体灌溉时间选取在刈割前8~10天、刈割后5~6天进行灌溉;使总灌水量达到4500~5250m3·hm-2,并且总灌水量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定额分配: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并在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施加基肥包括:
按照180~270 kg·hm-2、90~120 kg·hm-2的标准分别进行施加磷酸二铵、尿素;
或者,
按照15 t·hm-2的标准进行施加腐熟鸡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提供的苜蓿种植方法在达到节水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目的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滴灌苜蓿建植当年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十分有效地提高并改善了苜蓿的产量及营养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能有效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选取待播种的紫花苜蓿的种子进行破皮处理;
步骤200、对待播种地块进行整地、施加基肥后,于当年4月上旬或中旬,将所述待播种的紫花苜蓿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1.5~2.0cm;之后,对所述地块进行镇压;
优选地,上述施加基肥的方式包括:
按照180~270 kg·hm-2、90~120 kg·hm-2的标准分别进行施加磷酸二铵、尿素;
或者,
按照15 t·hm-2的标准进行施加腐熟鸡粪。
步骤300、在所述紫花苜蓿出苗前或者遇雨后,对所述地块进行疏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10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