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37896.4 | 申请日: | 2017-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7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岸田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结构 | ||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部梁,其从前立柱向车身前方延伸;
减震器壳体,其配置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构成车辆的动力搭载室的侧壁,并且用于收容悬挂装置的减震器;
减震器座,其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上部,固定所述减震器;
风挡下部构件,其在所述动力搭载室的后部上端侧支承挡风玻璃的下端部;
仪表板上部梁,其在所述动力搭载室的后部上端侧分隔车厢和所述动力搭载室,其车宽方向外侧的缘部接合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并且在所述风挡下部构件的前方侧构成向下方凹进的凹状部;
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其接合于所述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对该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进行加强;和
连结部件,其突出设置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刚性高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
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具有:
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其在所述上部梁的上方连接有发动机罩铰链;
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连接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
减震器座连接部,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前缘部连接于所述减震器座;和
连结部件连接部,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连接于所述连结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所述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共同紧固于所述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具有:
棚板部,其从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重叠的位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和
弯曲部,其连续设置于所述棚板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形成低于该棚板部的台阶表面的方式弯曲,
所述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配置于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中,前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向前方下倾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的前端部区域具有形成为向后方下倾的后倾斜部,和形成于所述后倾斜部的低位部分的排水孔,
在所述排水孔的下方配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设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倾斜部的比所述排水孔更靠近前方侧部分的上表面形成为与其他部件抵接的抵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板上部梁具有靠近所述减震器座的后缘部配置的前侧的纵壁,
在所述纵壁中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所述排水孔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向所述排水通道方向延伸的水滴引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的截面呈大致檐帽形,以覆盖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内的靠近所述上部梁的位置,并且被接合于所述凹状部的前侧的纵壁和后侧的纵壁,
所述引导部件在空调进气口所在侧即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以使所述排水通道变窄的方式折弯的内向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的截面呈大致檐帽形,以覆盖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内的靠近所述上部梁的位置,并且被接合于所述凹状部的前侧的纵壁和后侧的纵壁,
所述引导部件在空调进气口所在侧即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以使所述排水通道变窄的方式折弯的内向凸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78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车辆运动状态的转向系统
- 下一篇:车身前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