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37257.8 | 申请日: | 2017-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6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 发明(设计)人: | 付志豪;张海娥;赵新莉;王江辉;康延铭;刘会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6 | 代理人: | 庞庆芳 |
| 地址: | 45006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建筑物 适应 地表 形变 能力 支撑 结构 | ||
1.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圆形支撑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支撑板(9)的顶部中间设有边缘套筒(6),并且边缘套筒(6)与圆形支撑板(9)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圆形支撑板(9)的表面设有贯穿圆形支撑板(9)的圆形通孔(91),圆形通孔(91)按环形阵列方式排布在圆形支撑板(9)上,所述圆形支撑板(9)的底部设有与圆形通孔(91)一一对应的圆筒(10),圆筒(10)的内径与圆形通孔(91)的直径相等,圆筒(10)的底部为封闭结构而顶部设有与圆筒(10)相适配的圆形开口(11),所述圆筒(1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浆孔(12),出浆孔(12)均等间隔的分布在圆筒(10)的侧壁上;
所述圆形支撑板(9)的边缘套筒(6)内设有承重柱(1),承重柱(1)为圆柱状结构,承重柱(1)的上部设有长方体状的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的侧面设有矩形凹槽,而承重柱(1)从连接座(2)的底部贯穿至连接座(2)上方,承重柱(1)与连接座(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座(2)的四个侧面均固定有水平放置的地表承重板(3),地表承重板(3)与连接座(2)的侧面垂直设置,所述地表承重板(3)与连接座(2)的衔接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4),支撑座(4)为类直角三棱柱结构,支撑座(4)的一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连接座(2)的侧面,另一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表承重板(3)的底部,所述地表承重板(3)包括下层支撑板(31)和上层支撑板(32),其中下层支撑板(31)的顶部设有长方形凹槽(311),所述长方形凹槽(311)的侧壁上设有滑槽(312),滑槽(312)的竖截面呈凸型结构,所述长方形凹槽(311)的底部固定有矩形阵列排布的支撑机构(33),所述支撑机构(33)的顶部固定有上层支撑板(32),所述上层支撑板(32)的周向设有与滑槽(312)相匹配的滑块(321),滑块(321)与上层支撑板(32)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支撑板(9)的表面周向等距离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第一固定环(8),承重柱(1)的侧壁同一水平位置等距离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第二固定环(5),且四个第一固定环(8)与四个第二固定环(5)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固定环(5)的环中贯穿有钢丝绳(7),钢丝绳的直径不小于30mm,钢丝绳(7)延伸出的另外两端锁在第一固定环(8)上,并且使钢丝绳处于绷直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支撑座(4)包括第一长方形板(41)、第二长方形板(42)和三角形板(43),其中,第一长方形板(41)的侧面与第二长方形板(42)的侧面垂直连接并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体结构,第一长方形板(41)与第二长方形板(42)之间焊接有直角三角形板(43),三角形板(43)的一直角边焊接在第一长方形板(41)的底部,另一直角边焊接在第二长方形板(42)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3)包括实心柱(331)、中空柱(332)和弹簧(333),其中,中空柱(332)的中空腔体内竖直放置有弹簧(333),而实心柱(331)放置在中空柱(332)中,并且实心柱(331)的底部与弹簧(333)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支撑板(32)的顶部中间设有限位凹槽(322),限位凹槽(322)内安装有螺旋仪传感器(13),限位凹槽(322)的侧壁上部铰接有密封盖(323),所述密封盖(323)上设有圆形线孔(3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支撑板(9)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承重柱(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连接座(2)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承重板(3)采用不锈钢材质,地表承重板(3)嵌装在连接座(2)的侧面的矩形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物适应地表形变能力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仪传感器(13)采用MEMS螺旋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72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