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氰基丙烯酸酯细胞毒性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8389.4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邓绍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酯 细胞 毒性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毒性检测,具体是一种a-氰基丙烯酸酯细胞毒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无张力疝修补成为目前临床上疝修补的主要术式,故对疝补片的固定方式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有多种将疝补片固定于腹壁的方式:如疝钉、缝线和医用粘合剂等。多篇文献报道:以疝钉或缝线等伤及组织的固定方式会引起术中、术后出血且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亦与此种固定方式有关。其中文献的研究显示:使用疝钉的数目(大于 6 枚)与术后痛的发生率有关。而以使用纤维蛋白胶为代表的医用胶固定疝补片的方式正逐渐为外科医生所接受。以医用胶固定补片是一种无创的、有效的固定方式。使用医用胶固定疝补片不必担心固定时会损伤血管、神经。且医用胶会逐渐被机体分解、吸收,不必担心残留。理想的医用胶粘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①安全、可靠、无毒性、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妨碍人体组织的自身愈合;③无菌且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无菌;④在有血液和组织液的条件下可以使用;⑤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实现快速粘合;⑥具有良好的粘合强度及持久性,粘合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⑦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⑧达到使用效果后能够逐渐降解、吸收、代谢;⑨具有良好的使用状态并易于保存。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医用胶,单体呈液体状。在人体内当遇到微量阴离子物质(如人体内的血液、水、创面渗出的组织液)或有机胺类,室温下其即可与生物体组织迅速发生聚合反应,固化成膜并与创面紧密镶嵌。电镜下扫描示其固化膜成网状结构。该结构能有效阻止红细胞和血小板通过,在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有效止血、封闭创面、硬组织粘合和堵塞血管的作用。同时,该结构还能将组织和细菌隔离,具有保护创面作用。在小梁切除术中,用a-氰基丙烯酸正辛酷代替手术缝线后,短期内粘合力比缝线的点缝合更牢固汇,而且与缝合比较,不仅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还消除了由于巩膜缝线张力引起的术后循规性散光。眼烧伤治疗中粘合羊膜手术时,因烧伤眼皮表面高度充血水肿甚至出现缺血坏死,导致缝线操作困难,而用胶粘剂就可以解决这一困难,达到防止羊膜早期脱落,迅速恢复眼表完整性的效果,对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腹腔镜手术尾期用a-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来修补手术戳孔比手术缝线更迅速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机率。另外,由于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本身有抑菌功能,且固化速度快,因此在粘接固定时还有抑制感染,及时封闭感染入口,加速伤口愈合的优点有人在几丁质室修复兔颗骨内面神经缺损中应用a一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固定颞骨内面神经,结果发现此方法不易引起几丁质管豁裂,局部无感染,神经断端不易从几丁质室脱出,简便、省时、神经再生质量高。愕裂修复术中用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贴代替传统的碘仿纱条填塞,不需要抽出松弛切口内填塞的碘仿纱条,从而避免引起继发性出血,达到减少张力和腭瓣后退,防止食物嵌塞,减少感染的发生的目的。
但是,研究认为此胶粘剂存在抗冲击性能差、粘度低、体内降解时间快等缺陷,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但是a-氰基丙烯酸酯固化时产生的聚合热仅为2.1J,因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很小。动物实验也发现,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属无毒级,致癌、致畸及致突变实验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成人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为:LD50>13 g/kg,属实际无毒级;无致癌、致畸性;另外,它还能在体内分解、排泄,无毒性累积。但是,也有研究发现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粘接听骨链时,虽无组织毒性的表现,但会引起轻度的异物反应。还有研究发现,a-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用于神经组织时,可致神经元坏死,神经纤维断裂和脱髓鞘。据推测是因为a-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涂抹于坐骨神经后,使部分神经纤维损伤,激活Schwann细胞、肥大细胞、巨嗜细胞,并且a-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作为外源性物质可使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嗜细胞等聚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源草和海藻渣的综合利用方法
- 下一篇: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