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砟线路连续卸砟的过程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6300.0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徐钦国;陈杰亮;管新权;方涛涛;王贺;阮怀寿;刘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7/02 | 分类号: | E01B2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23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连续 过程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砟线路连续卸砟的过程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对于卸砟车在道床上的卸砟是将卸砟车在轨道上连续行驶,针对整条补砟线路,根据测量获得的缺省道砟量实现同步卸砟。本发明通过测量和卸砟的一体化,实现铁路道砟补充的全自动化,有效提高铁路道砟卸载的精度、效率,避免道砟的卸载不均,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砟线路连续卸砟的过程控制方法,应用于有砟线路施工中的卸砟作业。
背景技术
有砟线路的施工分为五个作业步骤:路基交接、底砟铺设、枕木钢轨铺设及粗调、面砟补充、精调作业;其中面砟补充与精调作业不是一次结束的工序,需要循环作业约四次,每一次的精调作业都要在面砟补充完成的前提下进行。面砟施工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否快速补充道砟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能否精确补砟做到不盈亏、不重复倒运更是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目前针对有砟轨道的道砟施工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其主要问题包括:
1、作业不连续,效率低下
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面砟施工不能够实现连续作业,尤其是在后期精调作业期间面砟补充作业。由于补砟区域并非均匀分布,施工中首先由人工对补砟区域进行调查,现场比对里程,在完成一段区域的卸砟之后,寻找下一卸砟区域继续卸载,效率低下。
2、卸砟不均匀
人工调查线路道砟缺省量,是凭借施工人员的经验人工判断补砟区域,施工中常有卸砟不均的情况发生,直接导致道砟人工倒运费用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砟线路卸砟过程控制方法,以提高配砟精度,避免道砟浪费,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有砟线路连续卸砟的过程控制方法的特点是:对于卸砟车在道床上的卸砟是将卸砟车在轨道上连续行驶,针对整条补砟线路,根据测量获得的缺省道砟量实现卸砟车连续行驶中的同步卸砟。
本发明过程控制方法的特点也在于:
所述卸砟车是由机车牵引若干车厢,各车厢具有各自独立的自动卸砟口,在机车前端设置断面扫描仪,利用断面扫描仪对于处在机车前端下方的道床断面进行扫描,并根据扫描信自计算获得所在断面的缺省道砟量,在机车内设置有里程计;对于卸砟车在道床上的卸砟是以卸砟车在轨道上连续行驶,根据测量获得的缺省道砟量实现同步卸砟;
所述控制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作业前的数据采集
a、根据卸砟车的结构尺寸,计算获得所述断面扫描仪及各车厢卸砟口与里程计之间的相对里程;
b、线路线形资料的采集
根据设计资料获得各里程段的设计道床结构,所述道床结构包括:道床顶宽、道床厚度、道岔边坡坡度和道床砟尖堆高尺寸,所述道床结构是由道床断面上八个特征点的相对坐标值所表征;设置道床的相对坐标系的原点O为线路钢轨的中心点;
c、测定各车厢卸砟口的开启过程和关闭过程的耗时,按照补砟预设定的机车最大行驶速度,确定卸砟单元的长度s;
d、将卸砟车每节车厢的道砟数量分别存储,建立道砟存量数据库;所述道砟存量数据库随着卸砟作业同步更新;
步骤2、卸砟作业
a、将卸砟车由机车牵引至卸砟起点,将里程计调整为卸砟起点的铁路里程;根据断面扫描仪及各车厢卸砟口与里程计之间的相对里程,计算获得断面扫描仪及各车厢卸砟口的绝对里程;
b、根据里程计测定当前机车速度v,根据当前机车速度v计算获得在当前机车速度v下,单个车厢卸砟口针对长度为s的一个卸砟单元的最大卸砟量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6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将机及其上牌组件、上牌驱动机构
- 下一篇:麻将机及其斜坡出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