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电缆故障的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5128.7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牧;徐立;黄懿明;吴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电缆 故障 精确 定位 辅助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第1压电声波传感单元(100)、第2压电声波传感单元(200)、第1信号调理单元(300)、第2信号调理单元(400)、第1信号差分单元(500)、第2信号差分单元(600)和显示装置(700)组成;第1压电声波传感单元(100)安装在故障电缆的左端、第2压电声波传感单元(200)安装在故障电缆的右端,左右两端相距1m,第1信号调理单元(300)、第2信号调理单元(400)、第1信号差分单元(500)和第2信号差分单元(600)集成在一块PCB板;显示装置(700)包括双踪示波器或高速记录仪;
第1压电声波传感单元(100)与第1信号调理单元(300)相连,第2压电声波传感单元(200)与第2信号调理单元(400)相连;第1信号调理单元(300)的输出接入第1信号差分单元(500)和第2信号差分单元(600),第2信号调理单元(400)与第1信号调理单元(300)相同连接;第1信号差分单元(500)和第2信号差分单元(600)的输出与显示装置(700)相连;
第1压电声波传感单元(100)包括上半圆环(10)、下半圆环(60),圆环采用添加玻璃纤维的固态硅胶隔音复合材料制造,圆环的内径等于铠装电力电缆的外径;上半圆环(10)两端口的侧面各设1只箱扣固定件(1),两端口的端面各开1个凹圆锥孔(2);在上半圆环(10)的中央、圆环的内侧预留安装孔,安装孔中嵌入弧形薄金属片(20),薄金属片上粘合压电陶瓷片(30)构成压电敏感元;弧形薄金属片的内径等于圆环内径减0.5mm,材料为镍铬钛合金,压电陶瓷材料采用二元系锆钛酸铅,分别从弧形薄金属片和压电陶瓷片的电极面引出两条信号线;下半圆环(60)两端口的侧面各设1只箱扣活动件(61),两端口的端面各置1个凸圆锥体(62),凸圆锥体(62)与凹圆锥孔(2)为过渡配合;故障电缆上安装压电声波传感单元时,凸圆锥体(62)插入凹圆锥孔(2),箱扣活动件(61)套入箱扣固定件(1)并扣紧,确保弧形薄金属片(20)与铠装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的可靠接触;
第2压电声波传感单元(200)的组成、结构和安装方式,与第1压电声波传感单元(100)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1信号调理单元(300)以第1运放(310)、第2运放(320)和第3运放(330)为核心,运放型号OP-27,第1运放(310)和第2运放(320)构成自举反馈前置放电路,第3运放(330)构成带通滤波器;
电阻R300、R312和电容C311相连,第1压电声波传感单元(100)的输出接入电容C311的另一端;电阻R312的另一端与电阻R311相连后接入第1运放(310)的脚2,电阻R311的另一端与第1运放(310)的脚6相连,电阻R3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第1运放(310)的脚3;电阻R32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第2运放(320)的脚3,电阻R322、R321相连接入后第2运放(320)的脚2;电阻R322的另一端与第1运放(310)的脚6相连,电阻R321的另一端与R300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入第2运放(320)的脚6;
电容C330、C333和电阻R330、R331相连,R331的另一端接地,R330的另一端与第1运放(310)的脚6相连;电阻R33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第3运放(330)的脚2,电阻R333与电容C333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入第3运放(330)的脚3,电容C33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第3运放(330)的脚4,电容C33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第3运放(330)的脚7,电容C3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33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入第3运放(330)的脚6;第3运放(330)的脚6输出VOUT1至第1信号差分单元(500)和第2信号差分单元(600);
第2信号调理单元(400)的组成、结构和连结方式,与第1信号调理单元(200)相同,其输出为VOUT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51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用注射玻璃瓶高效破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疗用玻璃瓶破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