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伺服电机的减速驱动装置、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18684.1 | 申请日: | 2017-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7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伍活民;陈文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蚂蚁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B25J9/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伺服 电机 减速 驱动 装置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及减速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双伺服电机的减速驱动装置、应用该减速驱动装置的驱动系统及消除输出间隙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的减速机通常为谐波减速机,谐波减速机利用柔轮、波发生器等作为传动部件,具有传动间隙小、传动效率高、精度高等特点,但谐波减速机存在以下不足:
1、驱动力矩较小;2、加工精度要求高,从而价格贵,通常为3000多元以上,进口更达到6000元一个。3、谐波减速机长时间使用后,间隙会变大,因机械臂长度数十倍于减速机的半径,会将间隙量放大,导致定位精度严重下降。4、谐波减速机运动为圆周运动,伺服电机也是圆周运动。所以当谐波减速因外力的变化导致受力变化时,会作用到伺服电机上,引起伺服电机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伺服电机调整参数的困难,也会因电机的应激反应导致运动的震动,从而也影响到精度及速度。5、谐波减速机为单边输出,所以机器人因刚性等要求,通常将机械臂做得很厚很重,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伺服电机的功率要求以及整个机器人的重量。6、谐波减速机不具备自锁功能,所以机器人必须在伺服电机轴上加上刹车装置,导致成本增加。7、机器人按伺服电机接谐波减速作为一个旋转关节的情况下,机器人的接线只能从电机旁边走线,而线路不能跟着关节作旋转时,就限制到关节的旋转角度,从而导致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大大降低。如果是采用中空谐波减速机加皮带加电机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实现接线从中空谐波减速机穿过。但成本会增大,中空谐波减速机比普通贵30%,机构会更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工业机器人的谐波减速机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伺服电机的减速驱动装置,以及应用该减速驱动装置的驱动系统和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结构实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双伺服电机的减速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驱动电路板,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蜗杆,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由两蜗杆同步驱动的蜗轮,所述蜗轮带有输出轴,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均由驱动电路板输出驱动。利用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双驱动输出,采用双蜗杆配合蜗轮进行传动,驱动力矩大,能有效起到消隙作用,长时间使用,传动间隙不会变大。
优选的,所述蜗轮置于两蜗杆之间,所述蜗轮的输出轴垂直于蜗杆轴向或与蜗杆同轴向。蜗轮可采用两种不同的传动输出方向,能够灵活匹配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两蜗杆的端部分别设有蜗杆轴承,所述蜗杆轴承固定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蜗轮上设有蜗轮轴承,所述蜗轮通过蜗轮轴承固定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板上集成有伺服驱动器和绝对值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分别对应两个伺服电机,同步获取两伺服电机的编码位置,双伺服电机采用同一伺服驱动器控制,实现同步驱动输出,驱动精确度高,也可用双伺服电机双伺服驱动来进行控制。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减速驱动装置,所述减速驱动装置安装于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上,所述蜗轮通过输出轴连接机械臂的驱动轴。减速驱动装置的蜗轮可采用两端输出驱动机械臂,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就大大增加了其受力力臂长度,从而用更薄更轻的材料,也能使机器人达到更好的刚性及速度。根据机械臂的驱动轴数量设置减速驱动装置的数量,即在机械臂的每个驱动轴位置设置减速驱动装置,减速驱动装置通过双伺服电机输出驱动蜗轮转动,由蜗轮带动机械臂的驱动轴转动,这样,通过驱动轴带动机械臂摆动以完成各种不同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蜗轮的输出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输出轴的两端向蜗轮两侧延伸并同时连接有机械臂。蜗轮采用中空输出轴,方便走线穿过输出轴,解决因关节是旋转运动的走线问题。
一种适用于上述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消隙步骤:
S1:控制第一伺服电机正转,同时第二伺服电机反转,使两蜗杆均与蜗轮接触;
S2:然后设置两伺服电机的输出扭矩恒定;
S3:记录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的编码位置,作为原点;
S4:根据驱动信号进行位置伺服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蚂蚁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蚂蚁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8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后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气垫炉的气刀装置及气垫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