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的车门把手载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3877.8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8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杰弗里·肯尼斯·汉森;尤金·科扎克;苏阿特·卡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06 | 分类号: | E05B79/06;E05B79/2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靖;车文 |
地址: | 德国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车门 把手 载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车门把手载体装置,其包括:带有容纳空间(7)的车门把手载体(6);能紧固在车门把手载体(6)上的锁闭装置(8),其至少部分安置在容纳空间(7)中且包括至少一个壳体(10)、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壳体(10)中的芯胆(11)和与芯胆(11)抗相对转动连接的用于操纵机动车(1)的锁(9)的随动元件(12);以及回调元件(14),其对随动元件(12)施加使随动元件(12)保持在基本位或者回调到基本位的回调力。随动元件(12)能以抵抗回调元件(14)的回调力的方式从基本位转动到解锁位或者锁紧位。此外,回调元件(14)径向围绕芯胆(11)并且布置在壳体(10)之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的车门把手载体装置,其包括:带有容纳空间的车门把手载体;能紧固在车门把手载体上的锁紧装置,锁紧装置至少部分安置在容纳空间中,并且锁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壳体、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壳体中的芯胆和与芯胆抗相对转动地(drehfest)连接的用于操纵机动车的锁的随动元件;以及回调元件,其对随动元件施加使随动元件保持在基本位或者回到基本位的回调力,其中,随动元件能以抵抗回调元件的回调力的方式从基本位转动到解锁位或者锁紧位。
背景技术
在开头所描述类型的车门把手载体装置例如由DE 10 2012 104 889 A1所公知,该专利文献描述了具有开口的车门把手载体,该开口用于容纳锁芯的类型的锁闭装置的壳体。在开头所描述的类型的锁闭装置同样由现有技术所公知,并且与机械钥匙相结合地用于解锁和锁紧车身侧的锁。在该公知的锁闭装置中,芯胆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壳体中,其中,芯胆与随动元件抗相对转动地联接。为了操纵在车身侧安装的锁,随动元件能从基本位转变到不同的工作位,这些工作位按公知的方式被称作解锁位和锁紧位。在此,根据弹簧元件的类型构造的回调元件用于使随动元件总是再次运动回到基本位。弹簧元件安置在锁闭装置的壳体内,并且布置在芯胆的沿轴向在芯胆和壳体的纵向端部之后的延长部中,这导致锁闭装置以及进而车门把手载体装置的安装空间的增大。这具有如下不利的结果,即,机动车的车门的深度必须考虑到该安装深度。因为对于车门的总深度,即从车门外侧到车门内侧的延伸尺寸来说,通常附加地要考虑所需的使车窗玻璃在打开时可以在车门把手载体装置旁边经过的深度。用于使车窗玻璃下沉的深度几乎不可能减少,从而车门把手载体装置的安装深度决定性地确定车门的总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并且在成本上有利地改进机动车的车门把手载体装置,该车门把手载体装置具有很小的安装深度,并且通过该车门把手载体装置可以减小车门的总深度。
按照本发明,在开头所描述类型的车门把手载体装置的情况下,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回调元件径向围绕芯胆并且布置在壳体之外。
在下文中,对本发明的有利的并且适宜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进行描述。
通过本发明,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并且在成本上有利地提供如下车门把手载体装置,通过该车门把手载体装置可以将车门的总深度减小到最小。在现有技术中,回调元件布置在壳体内并且轴向上在芯胆的纵向端部之后,而通过本发明节省了该安装深度,这是因为回调元件尤其是径向围绕壳体地布置,从而使得按照本发明不需要深度方向上、也就是轴向上位于芯胆的纵向端部之后的安装空间,并且节省了该空间,从而可以使车门把手载体装置的安装深度以及进而车门的总深度保持得很小。这按照本发明是可行的,因为回调元件布置围绕芯胆的外周布置。
本发明在车门把手载体装置的一个设计方案中规定:构造成轮形或者盘形的锁紧元件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车门把手载体上以与机动车的锁联接,其中,随动元件与轮形的锁紧元件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更准确地说,随动元件插入构造在锁紧元件中央的容纳部中,由此建立了抗相对转动的连接。在此,锁紧元件基本上面式地处在构造在车门把手载体中的凹部内,从而不影响车门把手载体装置的安装深度。此外,回调元件以能保持的方式安设在锁紧元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3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