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非糖特征物质鉴别蜂蜜与糖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2549.6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任虹;王丹丹;范佳慧;高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特征 物质 鉴别 蜂蜜 糖浆 | ||
本发明利用蜂蜜独有的、糖浆中没有的非糖特征物质鉴别蜂蜜与糖浆,其特征是以蜂蜜中特有的、掺假糖浆中没有的非糖特征物质包括丁香酸甲酯、脱落酸、山奈酚来鉴别蜂蜜与糖浆。该方法步骤:1.以20余种单花蜂蜜、10余种常见掺假糖浆为原料,分别采用XAD‑2大孔树脂制备蜂蜜非糖类物质、糖浆非糖类物质。2.对蜂蜜非糖类物质、糖浆非糖类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得到蜂蜜独有的、糖浆中没有的非糖类特征物质。3.采用HPLC‑MS/MS2确定非糖特征化合物的分子量,结合标准品HPLC及紫外吸收图谱比对,确定蜂蜜独有的、糖浆中没有的非糖特征物质,以此来鉴别蜂蜜与糖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非糖特征物质鉴别蜂蜜与糖浆。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经过自身酿造而贮藏在巢脾内的甜味物质。中医认为,蜂蜜可润肺肠、治疗便秘、祛痰、止咳、补脾益肾,具有改善心肌功能、保持血压平衡、增强免疫力、、安神益智,增强记忆力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蜂蜜的主要成分为水分、糖类、有机酸、矿物质、酶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蜂蜜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因植物源、产地不同而不同,因此蜂蜜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格也不同。微量的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使得蜂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预防氧化应激引起的疾病,因此,蜂蜜有“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的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些年来,由于蜂蜜的产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之现行蜂蜜的食品安全标准无法直接判断蜂蜜的真假,导致蜂蜜掺假现象愈加严重,主要是向蜂蜜中掺入各种糖浆,近几年主要掺入的糖浆有五种:果葡糖浆(C4植物糖浆)、小麦糖浆(C4植物糖浆)、甜菜糖浆(C3植物糖浆)、大米糖浆(C3植物糖浆)、木薯糖浆(C3植物糖浆),降低了蜂蜜的品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于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比例与这些糖浆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比例十分相似,使掺入这些糖浆后蜂蜜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所以给检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背景技术
现有鉴别蜂蜜与糖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检测技术;一种是现代检测技术。
目前传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是传统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感官检测中蜂蜜与糖浆的差异模糊,不能量化,需要有丰富的感官检测经验;二是理化技术的花粉镜检技术对于人工添加花粉粒的糖浆,该法失效。
目前现代检测技术是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有三种:色谱技术、质谱技术、波谱技术。目前色谱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能同时检测多种糖浆掺假的蜂蜜。质谱技术存在主要问题:虽然能检测出蜂蜜中掺假C3或C4植物糖浆,但检出率较低。波谱技术存在主要问题:目前利用1H-NMR检测蜂蜜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比例来判别真伪,对人工按比例调配的混合糖浆充当的假蜂蜜,该方法失效。由此可见,单纯依靠一种技术鉴别蜂蜜与糖浆具有很大局限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分析检测蜂蜜与糖浆中彼此不同的、各自特有的非糖特征物质,利用色谱技术分析蜂蜜、糖浆的非糖物质指纹图谱,找出两者的区别,确定蜂蜜与糖浆各自特有的非糖小分子特征物质,利用质谱技术确定特征非糖物质的分子量。通过与标准品比对,确定蜂蜜特有的、糖浆没有的非糖特征物质,以此来鉴别蜂蜜与糖浆。该发明既避开了无法检出人工按比例掺假的糖浆技术瓶颈,又能解决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蜂蜜特有的、糖浆没有的非糖特征物质及其在鉴别掺假蜂蜜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蜂蜜、糖浆中非糖特征物质的分析鉴定及其在鉴别掺假蜂蜜中的应用,其特征是以蜂蜜中独有的非糖特征物质(丁香酸甲酯、脱落酸、山奈酚)来鉴别蜂蜜与糖浆。
附图说明
图1是20余种蜂蜜的HPLC指纹图谱(254nm)
图2是20余种蜂蜜的HPLC指纹图谱(280nm)
图3是10余种糖浆的HPLC指纹图谱(254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2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