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箝位式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196.6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叶家安;庄书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郭晓宇;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开关元件 箝位 负载状态 切换频率 轻载 转换器 模式控制 反向电流 负载降低 省电模式 省略 导通 能效 检测 | ||
本发明为一种主动箝位式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检测一负载状态,当负载状态为轻载时,根据一省略模式控制一主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而当负载状态不为轻载时,根据一主动箝位式模式控制该主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在该省略模式下,该主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随负载降低而降低,藉此符合轻载下的能效条件,提供省电模式(power saving)功能。而在该主动箝位式模式下,是控制该主开关元件产生反向电流时导通,藉此降低该主开关元件切换时的切换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转换器,尤指一种主动箝位式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3中(a)~(f)及图14所示,一般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信号的波型图及等效电路图,一般主动箝位式转换器具有一一次侧及一二次侧,该一次侧电连接至一交流电源110,且包含有一电磁滤波器121、一整流器122、一主开关元件Q1、一副开关元件Q2、一激磁电感L1、一一次侧漏电感L2、一一次侧电容C1及一一次侧线圈W1。
该电磁滤波器121电连接在该交流电源110与该整流器122之间,以隔绝该交流电源110中的电磁干扰,该整流器122接收该交流电源110并整流后输出,且该整流器122具有一直流正端及一直流负端。
该激磁电感L1与该一次侧线圈W1并联,且其中一端电连接至该整流器122的直流正端。
该副开关元件Q2串联在该一次侧电容C1与该主开关元件Q1之间,其中该一次侧电容C1未与该副开关元件Q2电连接的一端电连接至该整流器122的直流正端,而该主开关元件Q1未与该副开关元件Q2电连接的一端电连接至该整流器122的直流负端。
该一次侧漏电感L2的一端电连接至该激磁电感L1未与该整流器122的直流正端电连接的一端,且该一次侧漏电感L2的另一端电连接至该副开关元件Q2与该主开关元件Q1的连接节点。
而该主开关元件Q1及该副开关元件Q2分别受控于一一次侧控制器123。该一次侧控制器123产生二控制信号且该二控制信号分别通过一驱动单元124传送至该主开关元件Q1及该副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以控制该主开关元件Q1及该副开关元件Q2的导通与否。
该二次侧电连接至一负载130,且包含有一二次侧线圈W2、一二次侧开关元件Q3及一二次侧输出电容C2。该二次侧线圈W2的一端与该二次侧输出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且该二次侧线圈W2的另一端通过该二次侧开关元件Q3与该二次侧输出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且该二次侧开关元件Q3受控于一二次侧控制器125。而该二次侧输出电容C2的两端电连接至该负载130。该二次侧控制器125产生一控制信号控制该二次侧开关元件Q3的导通与否。
请参阅图13中(a)~(f)及图15所示,在t0~t1的时间区间内,该主开关元件Q1导通,该副开关元件Q2及该二次侧开关元件Q3截止,因此该交流电源110的电能经电磁滤波及整流后,通过该激磁电感L1、一次侧漏电感L2及该主开关元件Q1形成回路,以对该激磁电感L1开始激磁。
接着,请参阅图13中(a)~(f)、图16及图17以及图18所示,在t1~t2的时间区间内,对应图16及图18,该主开关元件Q1截止,该副开关元件Q2及该二次侧开关元件Q3导通,因此该激磁电感L1开始去磁,通过该一次侧线圈W1形成其中一回路,将电能耦合到二次侧对负载130供电。且该激磁电感L1通过该一次侧漏电感L2、且该副开关元件Q2及该一次侧电容C1形成一振荡回路,而在t2~t3的时间区间内,对应图18,此时由于该激磁电感L1去磁完毕,该二次侧没有耦合电流,该二次侧开关元件Q3截止,只有该一次侧的副开关元件Q2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