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箝位式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196.6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叶家安;庄书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郭晓宇;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开关元件 箝位 负载状态 切换频率 轻载 转换器 模式控制 反向电流 负载降低 省电模式 省略 导通 能效 检测 | ||
1.一种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一主动箝位式转换器一次侧的一主开关元件及一副开关元件,且包含有以下步骤:
检测一负载状态;
判断该负载状态是否为轻载;
当负载状态为轻载时,根据一省略模式产生一主控制信号及一副控制信号;其中该主控制信号控制该主开关元件的导通与否,而该副控制信号控制该副开关元件的导通与否;其中该省略模式是当负载状态降低时,降低该主开关元件及该副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
当负载状态不为轻载时,根据一主动箝位式模式产生该主控制信号及该副控制信号;其中该主动箝位式模式是当负载状态增加时,改变该主开关元件及该副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控制该主开关元件产生反向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一负载状态的步骤中,检测一第一信号,且根据该第一信号计算出一输出电流;
在判断该负载状态是否为轻载的步骤中,当该输出电流小于一电流临界值且该主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等于一频率临界值时,判断该负载状态为轻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控制信号及该副控制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且当该主控制信号及该副控制信号为高电位时代表控制该主开关元件及该副开关元件导通,而当该主控制信号及该副控制信号为低电位时代表控制该主开关元件及该副开关元件截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控制信号及该副控制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且当该主控制信号及该副控制信号为高电位时代表控制该主开关元件及该副开关元件导通,而当该主控制信号及该副控制信号为低电位时代表控制该主开关元件及该副开关元件截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省略模式下,该主控制信号与该副控制信号互补,且:
当该负载的负载状态小于一第一临界值时,该主控制信号与该副控制信号是在N1个连续周期内,仅在第一周期具有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剩余N1-1个周期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被一遮蔽信号抵消;
当该负载的负载状态小于一第二临界值时,该主控制信号与该副控制信号是在N2个连续周期内,仅在第一周期具有脉冲宽度调变信号,剩余N2-1个周期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被一遮蔽信号抵消;
其中N1<N2,而该第一临界值大于该第二临界值。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省略模式下:
该主控制信号与该副控制信号的周期皆为T1+T2+T3;其中T1为该主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T2为该副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T3为关闭时间;
其中T3与该负载的负载状态成反比。
7.如权利要求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主动箝位式模式下,该主控制信号与该副控制信号互补,且预先建立一参数对照表,其中包含有多个电压参数及多个电流参数,该些电压参数及该些电流参数与该输出电流相对应,而该主开关元件及该副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Fsw=Kv×Vin+Ki×Iout;
其中Fsw为切换频率、Kv为电压参数、Vin为输入电压、Ki为电流参数及Iout为输出电流,且该切换频率与输入电压成正比,而该切换频率与该输出电流成反比,该电流参数Ki为负值。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箝位式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主动箝位式模式下,该主控制信号与该副控制信号互补,且进一步对该主动箝位式转换器一次侧流经该主开关元件的电流进行取样,且:
当取样的电流反馈信号大于0安培时,降低下一周期的该主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
当该取样的电流反馈信号小于0安培时,提高下一周期的该主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
当该取样的电流反馈信号等于0安培时,维持下一周期的该主开关元件的切换频率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1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