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91184.4 | 申请日: | 2016-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0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南迫博和;铃木康巨;铃木一隆;服部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20;F25B41/31;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晓岑;王培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1.一种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制冷剂回路,其通过配管将压缩机、热源热交换器、膨胀机构以及中间热交换器依次连接并供制冷剂循环;
流体回路,其通过配管将所述中间热交换器、负荷热交换器以及止回阀依次连接并供流体循环;
压力调整阀,其在所述流体回路中与将所述中间热交换器的输出口和所述负荷热交换器的输入口连接的配管连接;以及
空气抽出阀,其将所述流体回路内的空气向所述流体回路内的外部排出,并与从将所述中间热交换器的输出口和所述负荷热交换器的输入口连接的配管分支的配管连接,
所述压力调整阀构成为:若所述制冷剂泄漏至所述流体且所述流体的压力上升,则切断所述流体的流路,并且该压力调整阀夹设在所述中间热交换器的输出口与所述空气抽出阀之间,
所述热泵装置还具备:
负荷安全阀和室外安全阀,若所述流体回路内的压力上升,则该负荷安全阀和室外安全阀开放,将所述流体向所述流体回路的外部排出,来抑制所述流体回路内的压力上升,
在从所述止回阀输入至所述中间热交换器的输入口、并从所述中间热交换器的输出口至所述压力调整阀的所述流体的循环方向上,所述负荷安全阀与从所述热泵装置的流入侧附近分支的配管连接,
在所述循环方向上,所述室外安全阀与从所述止回阀和所述压力调整阀之间分支的配管连接,并且工作压力即开阀压力与所述压力调整阀的流体切断压力相同、或者比所述压力调整阀的流体切断压力高,
若所述制冷剂泄漏至所述流体而所述流体回路内的压力上升,在所述压力调整阀切断所述流体的流路后,若所述流体回路内的压力持续上升,并超过所述室外安全阀的工作压力,则将包含所述制冷剂的所述流体从所述室外安全阀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阀具有:
流通部,其供所述流体流动;
所述流体不流入的空间;
内壁,其将所述流通部的流入侧与流出侧隔开;
隔膜,其配设于所述流入侧,将所述空间与所述流路隔开,并且根据压力进行位移;
遮蔽机构,其与所述隔膜的位移联动地移动,以便对形成于所述内壁的开口部进行开放和遮蔽;以及
弹簧,其对所述隔膜施加作用力而使所述隔膜位移,以使所述遮蔽机构向不遮蔽所述开口部的位置移动,
设定所述弹簧的所述作用力,以便在所述制冷剂未泄漏的状态下,所述隔膜借助所述作用力克服所述流体的压力而位移,以使所述开口部不被所述遮蔽机构遮蔽,在所述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下,所述隔膜借助因所述制冷剂泄漏而上升的所述流体的压力克服所述作用力而位移,以使所述开口部被所述遮蔽机构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机构具有:长条部件的轴,其配设为被所述隔膜支承并且插通所述开口部,且一方的前端位于所述流出侧,另一方的前端位于所述空间内;和遮蔽板,其配设于所述轴的所述一方的前端,
所述弹簧在所述空间内卷绕于所述轴,
在所述制冷剂未泄漏的状态下,所述隔膜借助所述弹簧的作用力克服所述流体的压力而向接近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位移,并且所述轴与所述隔膜的位移联动地移动,由此使所述遮蔽板定位于离开所述开口部的位置,
在所述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下,所述隔膜借助因所述制冷剂泄漏而上升的所述流体的压力,克服所述弹簧的作用力而向离开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位移,所述轴与所述隔膜的位移联动地移动,由此使所述遮蔽板定位于遮蔽所述开口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阀的流体切断压力设定为所述室外安全阀的工作压力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是可燃性的,在所述流体回路循环的流体是不可燃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911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