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88076.1 | 申请日: | 2016-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5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市原敬士;和泉隆夫;入月桂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0276 | 分类号: | H01M8/0276;H01M8/0271;H01M8/24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 ||
作为如下的燃料电池(FC),其包括:具有用阳极电极(7)和阴极电极(6)夹着电解质(5)的构造的电池构造体(3);以及在与电池构造体(3)之间分别形成阳极气体以及阴极气体的流通区域(G1、G2)的一对隔板(4),在电池构造体(3)的阳极电极(7)侧具有:围绕阳极气体的流通区域(G1)的第1密封部(S1);以及围绕第1密封部(S1)的外周侧的第2密封部(S2),在第1密封部(S1)与第2密封部(S2)之间形成含氧气体的流通路(F),利用双层的密封构造来抑制阳极气体的漏出,即使万一第1密封部(S1)劣化,在将通过了第1密封部的阳极气体向外部排出之前将其无害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具有用一对隔板夹持电池构造体的构造的燃料电池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燃料电池,有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电池。专利文献1所述的燃料电池包括:在电解质层的两面配备电极层的膜电极接合体;以及夹着膜电极接合体的相对的一对隔板。在膜电极接合体以及隔板分别形成反应气体的供给用歧管以及排出用歧管。
而且,对于燃料电池,为了防止反应气体的泄漏,环状的密封构件以包围电极层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膜电极接合体的周缘部与隔板之间。此外,对于膜电极接合体,在阳极侧,在阴极气体用的歧管的周围配置密封构件,并且在阴极侧,在阳极气体的歧管的周围配置密封构件,由此,将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的各自的流通空间气密地分离。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2281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如上述那样的燃料电池,由于在阳极气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氢),因此有必要预先采取气体泄漏对策,在谋求安全性的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改良是非常重要的。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情况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阳极气体向外部的漏出,即使万一阳极气体的密封部劣化,也能够在将通过了密封部的阳极气体向外部排出之前将其无害化的燃料电池。
本发明涉及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夹着电解质的构造的电池构造体;以及在与所述电池构造体之间分别形成阳极气体的流通区域和阴极气体的流通区域的一对隔板。而且,对于燃料电池,所述电池构造体以及隔板具有用于使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流通的各个歧管孔,在所述电池构造体的阳极电极侧的周缘部具有围绕包含阳极气体的歧管孔的流通区域的第1密封部以及围绕所述第1密封部的外周侧的第2密封部,在所述第1密封部与第2密封部之间配置有阴极气体的歧管孔并形成供阴极气体流通的流通路。
在本发明涉及的燃料电池中,在电池构造体的阳极电极侧的周缘部和与其相对的隔板之间,利用第1密封部和第2密封部形成双层的密封构造来防止阳极气体向外部的漏出。此外,对于燃料电池,即使万一阳极气体向第1密封部的外侧漏出,由于在第1密封部和其外周侧的第2密封部之间配置有阴极气体的歧管孔并形成阴极气体的流通路,因此通过了第1密封部的阳极气体与阴极气体混合燃烧,或者被阴极气体稀释。
这样一来,本发明涉及的燃料电池能够抑制阳极气体的漏出,即使万一第1密封部劣化,也能够在将通过了第1密封部的阳极气体向外部排出之前将其无害化。由此,燃料电池能够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燃料电池的长边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电池构造体的阴极电极侧以及阳极电极侧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8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燃料电池的分离板及使用该分离板的燃料电池
- 下一篇:燃料电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