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道调度方法、车道信息获取方法、车辆及管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7240.7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6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林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调度 方法 信息 获取 车辆 管理 设备 | ||
一种车道调度方法、车道信息获取方法、车辆及管理设备,该车道调度方法包括:管理设备接收车辆发送的道路资源分配请求,道路资源分配请求包含至少一个路段标识,路段标识用于标识车辆预期使用的逻辑路段,逻辑路段为对车辆行驶道路的逻辑分段,逻辑分段同时将道路包含的车道分段为逻辑车道;根据道路资源分配请求为车辆分配道路资源,道路资源包含与至少一个路段标识对应的至少一条逻辑车道;将至少一条逻辑车道的车道标识发送给车辆。该车道调度方法根据道路资源分配请求为车辆分配逻辑车道,使得车联网环境中车辆数目众多时,管理设备可以全局的进行道路资源的分配,实现车辆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或辅助驾驶的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具体涉及车道调度方法、车道信息获取方法、车辆及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交通的实质也就是利用道路将人或物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因此道路是交通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资源,智能交通系统重点要解决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效率问题,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地利用道路这一资源就成为其首要的任务,智能交通系统旨在通过集成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传感、控制和计算机等技术,建立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并且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利用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是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是交通运输行业物联网化的体现,其中贯穿了交通系统中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和利用,如图1所示,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参与者涉及道路基础设施、车辆、用户和管理中心等,整个系统可以由车辆控制、交通信息、交通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其中,车辆控制子系统负责安全高效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交通信息子系统负责准确及时地采集、处理和交换交通参与者的信息,交通管理子系统负责根据交通信息对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协调控制。
目前业界在如何规划道路(例如区域覆盖和路口设置)、如何设置道路相关基础设施(例如信号灯和分流带)等方面已有不少的实践经验,但由于道路本身的相对静态和以往使用的一贯粗放,在如何精细化利用这一资源上还缺乏探索,随着车辆控制技术的发展,从车辆获取内部和外部信息供驾驶员参考,到车辆综合各方面信息协助驾驶员控制越来越多的功能,再到车辆完全自动控制自身,车辆在交通系统中更快速更智能的反应行动也要求对其使用道路资源的情况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现有的方法为:管理中心记录图2中两个路口B到E之间的道路称为自然路段BE,将自然路段中已划分出的车道称为自然车道,自然路段BE中横向划分的三个车道分别称为自然车道BE1、BE2和BE3,在自然车道BE1、BE2和BE3的路口B和路口设置车辆监测仪,当车辆经过路口B及车辆驶出路口E时,车辆监测仪向管理中心发送车辆驶入或车辆驶出信息,管理中心根据车辆驶入或车辆驶出信息可以确定自然车道BE1、BE2和BE3上的车辆数,从而对自然车道BE1、BE2和BE3的车道资源的占用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当自然车道BE1上车辆数目超过阈值(即自然路段BE1的长度=前后车间安全距离*车辆数)时,管理中心发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自然车道BE1已经拥挤,限制后续车辆进入自然车道BE1,或者通知后续车辆换道自然车道BE2。
但是,现有的方法中由于道路中的自然路段的长度可变范围极大,例如商业区域两个相邻路口之间的距离和高速公路两个相邻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就大相径庭,现实情况中在长度很长的自然路段上,车辆进行变道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图2中车辆1进入BE1,如果在车辆1到达BE1的中途时,BE1上出现堵车情况,而BE1的邻道BE2上是空闲的,如果车辆1变道至BE2,管理中心还是会将车辆1计算到BE1的车辆数目中,那么管理中心判断BE1上车辆数目超过阈值是不准确的,发出的提示信息不准确,BE1是还能驶入后续的车辆;如果车辆1不变道,空闲的BE2无法利用,不管车辆1是否变道,都会导致道路资源利用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7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