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6922.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佐伯贤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60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荷 充气 轮胎 | ||
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包括:
胎体,其包括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形地延伸的胎体主体,以及从该胎体主体延伸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内到外在胎圈部处折回的胎体折回部;
倾斜带束,其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胎体的胎冠部更靠外侧,并且包括第一带束层和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第一带束层更靠内侧的第二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以5°至30°的倾斜角度延伸,使得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与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交叉;
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倾斜带束更靠外侧的单层的外带束层;以及
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倾斜带束更靠内侧的单层的内带束层,
其中胎体折回部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外边缘被定位为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更靠内侧;并且
其中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d为0.64mm以下,
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
其中外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内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
其中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外带束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da为0.7mm以下;并且
其中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内带束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db为0.7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还包括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倾斜带束更靠外侧的胎面,其中胎面的厚度为20mm至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还包括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倾斜带束更靠外侧的单层的外带束层,
其中外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并且
其中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外带束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da为0.7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还包括在轮胎径向方向上比倾斜带束更靠内侧的单层的内带束层,
其中内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并且
其中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和内带束层的增强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db为0.7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中,外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以30°至90°的倾斜角度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中,内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以30°至90°的倾斜角度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中,d+r1+r2为2.7mm以上,其中r1是第一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的直径,r2是第二带束层的增强元件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69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媒介装订机布置和制造媒介装订机的方法
- 下一篇: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