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低计算开销检测车辆的轻度撞击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3501.8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9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斯姆如蒂·R·帕尼格拉希;卢建波;洪相贤;乔纳森·斯科特;迪米塔尔·P·费尤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2 | 分类号: | B60R21/0132;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计算 开销 检测 车辆 轻度 撞击 | ||
检测了对车辆的轻度撞击或中度撞击。将所测量的加速度和横摆率与基线状态中的基线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加速度在所述阈值以上时,确定从估计的撞击位置到车辆重心的距离。当所述确定的距离小于车辆边缘距离时,那么如果所述加速度和所述横摆率中的至少一个在预定持续时间内在所述相应阈值以上时,将进入怀疑撞击状态。在所述怀疑撞击状态下,对多个车辆动态行为进行监测,以便确认所述轻度撞击的发生。如果所述加速度和所述横摆率未能保持在所述相应阈值以上或者如果所述计算距离未能保持小于所述边缘距离,则返回所述基线状态。当所述行为中的至少一个确认所述发生时检测出所述撞击。
背景技术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机动车辆撞车检测,且更具体地,涉及检测严重程度小于将触发诸如气囊等被动式约束装置的部署的严重程度的轻度到中度撞击事件的发生。
车辆撞车检测是在被动式约束系统的背景下的成熟技术,所述被动式约束系统在撞车期间部署以便保护车辆乘员。专用传感器和强大的检测算法在检测具有足够的严重程度的碰撞起始的过程中提供高可靠性,以自动地激活被动式约束装置。
典型的撞车感测系统可以由例如加速度计的阵列组成。来自加速度计的纵向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可以生成在做出部署决策的约束控制模块(RCM)内,或传达给所述约束控制模块。安装在RCM中的加速度计具有从约﹣50g至约+50g的检测范围。远程定位在车辆的前方和侧面的卫星加速度计通常具有从约-250g至约+250g的范围。使用现有加速度计无法可靠地检测出涉及较低加速度水平的轻度到中度撞击。然而,将有益的是有能力检测轻度撞击,即当撞击严重程度小于RCM模块用于启动约束部署的撞击严重程度时。
虽然车辆之间的轻度撞击不会对驾驶员或乘客直接造成严重伤害,但是所述撞击可能会开始可以引起诸如进一步撞击或翻转事故等不期望的结果的一系列后撞击事件。因此,车辆所有者、车队操作人员、执法人员和保险提供商可能会关注对轻度撞击碰撞的发生的检测和记录。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检测轻度撞击以支持许多不同类别的反应的技术和系统,所述反应诸如修改的车辆控制,第三方(例如,保险、车队和执法机构)实时提醒以及记录/存储车辆中的事件信息以便后续被车队操作人员和执法人员用于事故重建。
用于检测约束系统中的撞击的已知方法可能不适合用于检测轻度撞击,因为所述方法通常需要不同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能不太适合于检测轻度撞车,并且它们可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或数据传输。典型的机动车辆电子架构包括连接作为多路复用通信网络中的节点的多个分布式控制器模块和传感器装置。鉴于将用于检测轻度撞击的最终用途,最佳实现方式通常将轻度撞击检测功能定位在除了约束控制模块之外的可能缺乏计算资源的控制器模块中(例如,在车身控制模块或动力传动系统控制模块中)。因此,将合乎需要的是实现使用低计算开销可靠地检测轻度撞击事件,同时在多路复用控制器网络上消耗最少量的数据流量。
发明内容
在轻度撞击检测算法中使用通常在高速CAN总线上的各种模块之间共享的车辆纵向和侧向加速度、横摆率和车辆速度。车身控制模块(BCM)提供优选位置以便实现轻度撞击检测。来自被安装作为车辆动态系统(例如,动力传动系统控制器或牵引控制或制动系统)的一部分的这种类型的加速度计的传感器信号具有通常在约﹣10g至约﹢ 10g之间的范围,这足以检测轻度撞击。车辆速度可以从车轮速度或从基于变速器的车辆速度导出。可能期望的是基于组合来自不同车辆系统的车辆速度估计值的融合车辆速度。监测了车辆横摆率(同样可以通过CAN总线从各种运动传感器获得),以检测将与轻度撞击条件相关联的异常或不希望的角速度和加速度。还可以监测/记录关于侧倾率的运动传感器信息,以便在车辆翻转的情况下报告动态。还可以从高速CAN总线记录诸如油门位置、驾驶员制动踏板行程、驾驶员转向角等驾驶员控制意图,以获得对轻度撞击之前、期间和之后的驾驶员行为的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3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