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操作内燃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的成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5658.6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8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T.布劳恩;G.哈夫特;R.利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19/08;F02D41/28;F02D4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董均华;谭祐祥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确定 操作 内燃 发动机 使用 燃料 成分 方法 | ||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正常操作期间,首先在进气同步的燃料喷射的情况下,并然后在燃料直接喷射到关闭的燃烧室中的情况下或在没有燃料喷射的情况下,在限定的操作点处测量入口道中可分配到内燃发动机的气缸的动态压力振荡,并由此产生对应的压力振荡信号,其中,曲轴相位角信号同时被确定。根据压力振荡信号,借助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所测量的压力振荡的选定信号频率的相对于曲轴相位角信号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比较相位位置被确定,并且实际相位位置差由此被确定。基于确定的实际相位位置差,考虑相同信号频率对于不同燃料成分的参考相位位置差,当前所使用的燃料的燃料成分被确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内燃发动机操作期间根据进气管压力信号确定内燃发动机的操作中所使用的燃料的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该上下文中和在下文中,往复活塞式内燃发动机也将以缩短的形式仅被称为内燃发动机,其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气缸,在每种情况下,一个往复活塞被布置在一个或更多个气缸中。为了说明往复活塞式内燃发动机的原理,以下将对图1作出参考,图1通过示例的方式图示了内燃发动机的气缸以及最重要的功能单元,该内燃发动机也可能是多气缸内燃发动机。
相应的往复活塞6以可线性移动的方式布置在相应的气缸2中,并与气缸2一起包围燃烧室3。相应的往复活塞6借助于所谓的连接杆7连接到曲轴9的相应的曲柄销8,其中,曲柄销8相对于曲轴旋转轴线9a偏心布置。由于燃烧室3中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燃烧,往复活塞6被线性“向下”驱动。往复活塞6的平移行程移动借助于连接杆7和曲柄销8传递到曲轴9,并转化成曲轴9的旋转移动,这促使往复活塞6在通过气缸2中的下死点(bottom deadcenter)之后因为其惯性而沿相反方向再次“向上”移动直至上死点(top dead center)。为了允许内燃发动机1的连续操作,在气缸2的所谓工作循环期间,首先需要使燃烧室3填充有燃料-空气混合物,使得燃料-空气混合物在燃烧室3中被压缩,并然后被点燃(在汽油内燃发动机的情况下,借助于火花塞(ignition plug);并且在柴油内燃发动机的情况下,通过自动点火(ultra-ignition))并燃烧,从而驱动往复活塞6,并且最后,使得燃烧之后留下的排气从燃烧室3被排放。该顺序连续重复的结果是内燃发动机1的连续操作,其中,功以与燃烧能量成比例的方式被输出。
根据发动机的构思,气缸2的工作循环被分成:分布在一圈曲轴旋转(360°)上的两个行程(二行程发动机),或分布在两圈曲轴旋转(720°)上的四个行程(四行程发动机)。
至今,四行程发动机已被建立为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器。在进气行程中,随着往复活塞6向下移动,燃料-空气混合物21(在进气管喷射的情况下,借助于喷射阀5a,其在图1中借助于虚线被图示成替代方案)或者要不然仅新鲜空气(在燃料直接喷射的情况下,借助于喷射阀5)从进气道20被引入到燃烧室3中。在随后的压缩行程期间,随着往复活塞6向上移动,燃料-空气混合物或新鲜空气在燃烧室3中被压缩,并且在适当情况下,燃料借助于喷射阀5被单独喷射。在随后的工作行程期间,随着往复活塞6向下移动,例如在汽油内燃发动机的情况下,燃料-空气混合物借助于火花塞4点燃、燃烧并膨胀,输出功。最后,在排气行程中,随着往复活塞6又一次向上移动,留下的排气31从燃烧室3被排出到排气道30中。
通常地,且尤其在这里被作为基础看待的示例中,燃烧室3相对于内燃发动机1的进气道20或排气道30的界定借助于入口阀22和出口阀32来实现。在当前的现有技术下,所述阀借助于至少一个凸轮轴致动。所示的示例具有用于致动入口阀22的入口凸轮轴23和用于致动出口阀32的出口凸轮轴33。通常还存在另外的机械部件(这里未图示),其设置在阀与相应的凸轮轴之间用于力的传递,这些部件还可包括阀游隙补偿装置(例如,筒式挺柱(bucket tappet)、摇杆、指型摇臂、挺杆、液压挺柱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5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监测系统
- 下一篇:用于控制燃料供应系统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