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的滤油器的滤筒和滤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69078.6 | 申请日: | 2016-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0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M·桑德尔;L·勒克莱施;T·斯米勒;E·舒马赫;M·霍夫曼;P·博宁;K·诺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5/147 | 分类号: | B01D35/147;B01D35/153;B01D35/16;B01D27/10;B01D29/9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汪勤;吴鹏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滤油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入汽车的滤油器(10)的滤油器壳体(14)的滤筒(12),所述滤筒具有用于过滤油的通道(20),所述通道在径向上至少局部地被所述滤筒(12)的过滤材料(22)包围。在所述通道(20)的壁部(32)中构建有至少一个贯通孔(34)。通过将所述滤筒(12)送入第一位置,过滤油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孔(34)进入设在所述滤油器壳体(14)一侧的用于所述过滤油的通道(76)可被阻止。通过将所述滤筒(12)送入第二位置,进入设在所述滤油器壳体(14)一侧的通道(76)的入口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贯通孔(34)流体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滤筒(12)就所述第一位置而言沿所述滤筒(12)的轴向(36)移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滤筒(12)的滤油器(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布置有滤筒的滤油器壳体的滤油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入汽车的滤油器的滤油器壳体的滤筒。所述滤筒具有用于过滤油的通道,所述通道在径向上至少局部地被所述滤筒的过滤材料包围。
背景技术
DE 10 2012 000 876 B3描述一种具有紧固有壳体筒的过滤器头部的过滤器,其中在此壳体筒中布置有过滤元件,此过滤元件在过滤器闭合的情况下沿此过滤元件的轴向不可动。
WO 2013/134841 A1描述一种油泵和用于内燃机的滤油器。在用于未过滤油的输送通道中布置有止回阀,未过滤的油通过此输送通道到达滤油器的区域,在该滤油器中设有过滤装置。当油泵工作时,将此止回阀打开并且加压。在放置油泵后,止回阀的弹簧将密封构件压向阀座。这一点防止油回到油泵从而进入内燃机的曲轴箱。此外,在布置有过滤装置的过滤器的区域内设有减压阀,其随后在过滤装置发生堵塞的情况下打开。
此外,EP 2 644 242 A1描述一种滤油器,其中滤筒布置在滤油器壳体中。在滤筒的过滤材料发生堵塞的情况下,安全阀打开。在此过程中,安全阀的封闭体为滤筒的组成部分。在滤筒装入滤油器壳体且滤油器壳体的盖部闭合的情况下,布置在滤油器壳体上的弹簧将安全阀的封闭体压向阀座。
由此现有技术已知的止回阀防止油路在内燃机停止时发生空转。这一点基于以下认识:内燃机的所有轴承均需要以一定的压力施加油,以便顺利地对轴承进行润滑。但为了能够形成相应的油压,需要用油而不是用空气装填油路。在没有设置任何止回阀的情况下,内燃机的放置致使油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空转。止回阀有助于,即使在内燃机停止的情况下也在油路中保持一定的油量。也就是说,在由于油路中的空气而仅能以延时的方式形成油压的情况下,这一点导致缺乏润滑或润滑不完善。而缺乏润滑可能导致润滑损伤或发动机损伤。润滑不完善意味着更大的磨损。在内燃机的轴承磨损的情况下,内燃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在最坏的情形中,这一点甚至导致发动机过早损伤。
同样称作旁路阀的减压阀或安全阀在过滤材料发生堵塞时打开一个旁路。随后,油虽然不再流过过滤材料,但确保至少以未过滤的油对内燃机进行紧急供应。
在将这类阀布置在由先前技术已知的滤油器中时,通常阀座或者阀活塞或菌型阀安装在滤筒上且相应的对配件安装在滤油器壳体上。但这类阀的设置导致构件数目相对较大且滤油器相对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文开篇所述类型的滤筒和具有这种滤筒的滤油器,通过所述滤筒或在采用所述滤油器的情况下,以简化的方式提供至少一个阀功能。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下文所述的特征的滤油器,和一种具有下文所述的特征的滤筒。本发明所包含的优选改进的有利设计方案也可参阅下文。
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滤油器包括滤筒和布置有所述滤筒的滤油器壳体。所述滤筒具有用于过滤油的通道。所述通道在径向上至少部分地被滤筒的过滤材料包围。在所述通道的壁中构造有至少一个贯通孔。所述滤油器壳体包括本体和盖元件。在将盖元件从本体取下时,可以将滤筒从滤油器壳体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9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