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毛囊原基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含毛囊组织薄片及含毛囊组织薄片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1457.0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淳二;景山达斗;吉村知纱;大西希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地方独立行政法人神奈川县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N5/077;C12M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毛囊 原基 集合体 制造 方法 组织 薄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便地制造与哺乳动物的毛囊组织类似、规则且高密度的再生毛囊原基的集合体的方法。本发明的再生毛囊原基的集合体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即,在由规则配置的微小凹部构成的微凹板播种间充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并在供给氧的同时进行混合培养,由此形成毛囊原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毛囊原基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含毛囊组织薄片及含毛囊组织薄片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0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5-214547号的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为了建立足够用于临床应用的毛囊再生医疗,需要再生毛囊具有正常的组织结构,并且形成并生长具有适于移植部位的毛干的毛。包含毛等皮肤附属器的胚层性附属器官通常在胎儿期通过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已知作为外胚层性附属器官之一的毛囊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反复生长及衰退(毛发循环),生长期中的毛球(hairbulb)部的再生通过与毛囊器官发生器相同的分子机制被诱导。并且,认为这种毛发循环中的毛球部的再生通过作为间充质细胞的毛乳头细胞被诱导。即,在生长期中,毛囊上皮干细胞通过作为间充质细胞的毛乳头细胞被分化诱导,由此毛球部得以再生。
一直以来,针对毛囊再生,尝试了基于间充质细胞(毛乳头细胞及真皮毛根鞘细胞)的取代的毛囊可变区域的再生、基于具有毛囊诱导能力的间充质细胞的毛囊新生、或基于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的毛囊的重建等。具体而言,可举出:通过在凝胶内划分来配置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这2种细胞集合体,由此构筑毛囊原基,插入化学纤维等导件之后,将其移植,由此使毛囊器官再生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利用对来源于躯体的多种细胞添加了Wnt信号活性剂的培养液来进行混合培养,由此形成原始的毛囊器官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制作在毛囊间充质细胞的细胞集块(球体)的外侧粘结有上皮细胞的人工毛球体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等。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806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8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70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3中,制作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这2种细胞集合体并使它们融合,由此一个一个制作毛囊原基,再生数万根毛发时,制作效率及移植效率上存在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简便地制造与哺乳动物的毛囊组织类似、规则且高密度的再生毛囊原基的集合体的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包含以下方式。
[1]一种再生毛囊原基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即,在由规则配置的微小凹部构成的微凹板播种间充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并在供给氧的同时进行混合培养,由此形成毛囊原基。
[2]根据[1]所述的再生毛囊原基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微凹板由具有透氧性的材质构成。
[3]一种含毛囊组织薄片,其特征在于,含有包含间充质细胞及上皮细胞的毛囊原基及生物适应性水凝胶,所述毛囊原基规则地且以与哺乳动物的毛孔的密度相同的密度配置于所述生物适应性水凝胶上。
[4]根据[3]所述的含毛囊组织薄片,其中,所述毛囊原基还进行分化而形成毛囊。
[5]根据[3]或[4]所述的含毛囊组织薄片,其中,所述生物适应性水凝胶为凝胶化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6]根据[5]所述的含毛囊组织薄片,其中,所述细胞外基质成分为胶原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地方独立行政法人神奈川县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地方独立行政法人神奈川县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1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