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强化茶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1158.7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5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L·L·戴奥沙迪;V·P·杜伊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伦多大学管理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0;A23L33/165;A23P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王珺;徐瑞红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制品 | ||
提供一种铁强化茶制品,其包括:干燥茶;以及任选地使用粘合剂粘合到所述干燥茶的螯合剂和铁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螯合剂:铁的摩尔比是约2:1或更大。所述铁强化茶制品可用于泡制茶,可在泡制之前与未强化茶混合,并且还可用作食品或饮品产品的添加剂。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10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236,065的权益和优先权,所述临时申请的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强化茶制品和用于产生此类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量营养素缺乏是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者中的普遍问题。此缺乏经常导致营养不良,并且可由于食品供应不足以及食品质量或多样性较差而发生。
具体地,由于高普遍性以及与各种疾病和增加的死亡率的相关性,铁缺乏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铁缺乏影响超过全球人口的30%,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铁缺乏在孕妇和在幼童中是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快速生长产生对于膳食铁的高需求,所述需求可能超过可用的水平。
铁缺乏的并发症包括贫血,它可在儿童中导致身体和认知发育受损,并且在成年人中导致生产力减小和免疫系统受损。贫血还可导致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胎儿脑损伤、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增加。
食品产品的强化经常用作相对廉价且方便的方式来提供以其他方式不易得的缺失的微营养。经常用作强化媒介物的食物包括盐、糖和大米,因为这些物品在许多或大部分膳食中是主食。茶在许多文化中包括在南亚被广泛消费,并且因此也是用于强化的潜在可用的媒介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使用铁来强化茶以提供可以是生物可利用膳食铁的廉价来源的强化茶产品的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其中铁是生物可利用的铁强化茶饮品。
由于添加铁的性质,使用铁来源强化食品面对特定的挑战。添加铁需要是生物可利用的而不使强化的食品不可口。由于食品的组分与铁反应,铁强化经常与食品中的不合需要的味道和颜色变化相关联。此类器官感觉变化对于消费铁强化食品的人而言可以是令人不悦的,从而由于强化食品的消费减少而有损铁强化努力。
对于如本文所述的铁强化制品,选择茶作为在铁缺乏膳食中递送铁的食品媒介物。作为世界第二高消费的饮品(仅次于水),茶是在全世界包括在发展中国家中享用的饮品,并且可相对廉价且容易地制备。茶经常以每日基础进行消费并且因此可用于向人的每日膳食提供适当食用分量的添加铁。
茶包含各种酚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包括可提供与茶相关联的许多健康益处的多酚类黄酮。然而,茶中的多酚(其包括单宁)可易于与痕量金属诸如铁反应,从而使铁络合并且因此减少添加铁和茶多酚两者的生物可用性。因此,这些多酚的存在向使用茶作为食品媒介物来提供铁强化食品产品增加另一个挑战:理想地,茶多酚和铁均是生物可利用的而没有由于添加铁而造成食品产品的显著器官感觉变化。
为了解决当添加到茶时铁的生物可利用性减少并且引起生物可利用的多酚减少的问题,本发明使用竞争性螯合来抵消茶中的多酚对于添加铁的络合作用。即,将与铁配位并且从而与铁螯合的螯合剂与铁混合,其中存在的螯合剂的摩尔量超过铁的量。然后将螯合剂/铁混合物粘合到干燥茶。发明人发现需要螯合剂比添加铁多约一个或更大的摩尔当量来防止由于铁与茶多酚的络合而引起的铁和多酚生物可利用性减少,并且帮助减少由于铁与泡制茶反应而引起的器官感觉变化。
因此,本发明包括以约2:1或更大的螯合剂:铁的摩尔比存在的具有铁的螯合剂。添加比总添加铁含量约一摩尔或更多过量的螯合剂与茶中的多酚竞争,从而与铁络合,使铁在制备的茶饮料中是生物可利用的。
因此,如本文所述,铁强化茶制品包括具有粘合的螯合剂/铁混合物的干燥茶,其中在混合物中的螯合剂:铁摩尔比是约2:1或更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伦多大学管理委员会,未经多伦多大学管理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1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