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诊断装置以及衰减特性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0675.2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5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秀树;大坂卓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A61B8/14 | 分类号: | A61B8/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诊断 装置 以及 衰减 特性 测量方法 | ||
提供能够抑制超声波的扩散衰减对接收信号造成的影响而高精度地测量吸收衰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从探头向对象物发送第1超声束及第2超声束。分别得到关于对象物的至少预定测量点50的基于第1超声束及第2超声束的接收信号。此时,将第1超声束和第2超声束设定成频率以及焦深分别不同。衰减特性计算部使用关于预定测量点50得到的基于第1超声束的接收信号和基于第2超声束的接收信号,求出对象物的衰减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涉及测量检查对象的衰减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超声波、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为代表的医疗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作为以数值或者图像的方式提示无法用眼观察到的生物体内的信息的装置而被广泛使用。其中,利用超声波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与其他装置相比高的时间分辨率,具有不渗入脉拍下的心脏就能够实现图像化的性能。另外,基于利用小型装置仅由探头接触对象物就能够进行检查的简便性和不受被辐射等损害的非侵袭性的特点,不仅能够利用于通常诊断,还能够利用于手术中、救护、家庭诊断、健康诊断等广范围的用途。
超声波诊断装置向检查对象发送超声波,接收来自散射体的反射信号来构成图像。基本上,根据发送接收所需的时间和声速来测量与散射体相距的距离,构成基于接收声压的亮度的空间分布,从而生成超声波图像。
超声波图像在接近体表的浅部区域中能够以高灵敏度且高分辨率形成,但在深部区域中高频分量衰减,所以超声波图像的灵敏度以及分辨率都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以高频分量收敛于浅部区域、低频分量收敛于深部区域的方式发送多个频率分量来防止所着眼的病变部位的灵敏度降低的技术。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在发送中发送宽波段的啁啾波,从浅部获取高频波段的信号,从深部获取低频波段的信号,生成图像。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浅部进行高频发送,在深部进行低频发送,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将在浅部侧和深部侧形成的图像合成来获取整体图像。
另外,还提出了通过超声波诊断装置测量被检体组织的衰减特性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不同频率的2个以上的超声波发送给被检体,求出得到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差,从而求出被检体的频率依赖的衰减常数而进行图像显示。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对合成2个以上的频率的超声波而得到的合成超声波进行相位调制并发送2次以上,对得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减法处理,从而将高频相互抵消之后计算衰减量。由此,抑制在超声波的传输时发生的高次谐波对衰减量的计算造成影响的现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86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3-261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3-248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5349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检查对象的内部传输的超声波在其路径中主要由于吸收、散射以及扩散的现象而衰减。吸收是与传输相伴的超声波的振动能量由于摩擦等的影响而发生热损失的现象。散射是在具有与超声波的波长相同程度的尺寸的结构体中发送信号朝多个方向分散的现象。虽然没有散射所引起的能量的损失,但在进行朝一个方向的发送接收的超声波拍摄装置中仅能够获取到分散出的信号的一部分,所以成为衰减的一个原因。在医用超声波诊断装置中通用地利用的频带(1MHz-20MHz)中,超声波的衰减的原因在于,与散射相比,吸收的影响占支配地位。另一方面,扩散是在发送时的焦点位置以后传输方向进行扩展的现象。扩散与散射同样地虽然没有能量的损失,但与散射同样地在朝一个方向的发送接收中仅能够获取到扩散出的能量的一部分,所以仍成为衰减的一个原因。这样,即便简言之称为衰减,其原因也被分成吸收、散射、扩散,需要根据评价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0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