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副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5892.2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9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小宫胜行;田中正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结构 | ||
为了既使前副车架前部的结构紧凑,又提高对拉杆的支承刚性,在位于前副车架(5)前部的副车架前侧结构件(10)上设有拉杆支承部(14),纵梁(6)从该拉杆支承部(14)偏向上方且向后方延伸,在拉杆支承部(14)的后方且纵梁(6)的下方,形成有向下方开口且用于设置转向齿条(55)的齿条设置台阶部(A),在该齿条设置台阶部(A)设有横向稳定杆支承部(62)。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布置在前纵梁(front side member)下方的前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迄今,已广为人知的前副车架在前部具有副溃缩盒安装部、拉杆支承部,以及以从车宽方向内侧与该拉杆支承部相对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
这种前副车架例如已有以下提案: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使拉杆支承部2支承溃缩盒1e的结构;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除了拉杆支承部1a和横梁2之外,还具有布置在该拉杆支承部1a下方的转向齿条7等的前副车架结构。
就这种前副车架而言,为了使正面碰撞载荷等载荷的承受点位置较低,需要将副溃缩盒布置在尽可能低的位置。
另一方面,虽然转向齿条布置在与前副车架大致相同的高度,但为了提高从下方安装转向齿条的安装自由度和提高转向齿条与发动机等其他辅机(other auxiliarymachines)之间的布局性,需要将转向齿条布置在向拉杆支承部后侧延伸的纵梁下方。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已知有以下结构的前副车架:副车架相对于溃缩盒的位置偏向上方。但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正面碰撞时等从前副车架的前方向后方传递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就会在上下方向上出现偏移。
因此,就上述载荷传递路径在上下方向上出现了偏移的前副车架而言,也需要确保正面碰撞时等向后方传递载荷的载荷传递效率,并提高对拉杆支承刚性和溃缩盒安装刚性。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24116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发明第10200900431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拉杆式悬架而言,因为采用在前副车架前部设有拉杆支承部的结构,所以难以如上述既确保对拉杆的支承刚性,又让拉杆支承部、纵梁、横向稳定杆和转向齿条在前副车架前部形成紧凑的布局。其中,该拉杆支承部从该纵梁向后方延伸。
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中,都没有公开用于既确保拉杆支承部、纵梁、横向稳定杆和转向齿条在在前副车架前部的紧凑的布局性,又提高对拉杆的支承刚性的技术思想,因此还存在进一步研讨的余地。
于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既使前副车架前部的结构紧凑,又提高对拉杆的支承刚性。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在所述前副车架结构中设有从车室前表面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在该前纵梁的下方设有支承前悬架装置的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结构的特征在于,在该前副车架前部设有拉杆支承部,纵梁从该拉杆支承部向偏向上方且向后方延伸,在所述拉杆支承部后方且所述纵梁下方,形成有向下方开口且用于设置转向齿条的齿条设置台阶部,在该齿条设置台阶部设有横向稳定杆支承部。
根据上述构成,在拉杆式悬架中,将横向稳定杆支承部布置到齿条安装台阶部,既能够提高对拉杆的支承刚性,又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重叠起来的方式将拉杆支承部、横向稳定杆支承部和转向齿条沿车辆前后方向布置,因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得较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58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