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0740.3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1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好儿;中岛洋;增田贵文;森川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00 | 代理人: | 张丽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5年9月4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5-174831号,并将其记载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从配置于车室内的前方的前空调单元通过送风管道向座椅供给空调空气,从座椅的表面吹出空调空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为从座椅中的与乘员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吹出空调空气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8928号公报
然而,如专利文献1,从座椅中的与乘员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吹出空调空气的座椅空调单元能够实现空调的即时性的提高,但是空调的有效范围是局部的。因此,乘员的局部部位被过度地冷却或加热,从而存在损害乘员的舒适性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实现座椅空调单元的空调的即时性,并且能够实现乘员的舒适性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
室内空调单元,该室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室内侧送风机和温度调整部,该室内侧送风机向车室内吹送空气,该温度调整部对由室内侧送风机吹送的送风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
座椅空调单元,该座椅空调单元构成为包含座椅侧送风机和送风管道,该座椅侧送风机向形成于座椅的座椅通风路吹送空气,该送风管道将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向座椅侧送风机的空气吸入侧引导。
并且,在座椅形成有吹出在座椅通风路流动的空气的多个座椅侧吹出部。多个座椅侧吹出部构成为包含接触侧吹出部和膝下侧吹出部,该接触侧吹出部形成于座椅中的乘员落座于座椅时所接触的接触部位的表面,该膝下侧吹出部形成于座椅中的与乘员的膝下的部位相对的相对部位。
由此,设为通过座椅空调单元从座椅的接触侧吹出部吹出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空调的即时性的提高。
车辆用空调装置还设为通过座椅空调单元从座椅的膝下侧吹出部吹出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结构。因此,与仅接触侧吹出部形成于座椅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空调的有效范围扩大。由此,能够抑制乘员的局部部位被过度地冷却或加热,因此能够实现乘员的舒适性的提高。
在此,车室内中的乘员的膝下侧的空间是冷气容易滞留的空间。因此,从膝下侧吹出部吹出由室内空调单元温度调整后的空气,从而能够抑制车室内的乘员的膝下侧的空间中的冷气的滞留。由此,能够实现缩小了温度差的舒适的车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空调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吸入模式决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座椅空调运转来对乘员进行冷却的情况下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座椅空调运转对乘员进行制暖的情况下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膝下开闭门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座椅空调运转的动作开始时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座椅空调运转从动作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存在对与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其说明的情况。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在仅对结构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要素的其他部分,也能够适用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结构要素。
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不特别对组合产生障碍的范围,即使是在不特别地明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彼此局部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0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协同显著性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文字提取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