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机动车的车载电网的方法和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8578.3 | 申请日: | 2016-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5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J·温克勒;B·斯托克;T·哈克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3/04;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机动车 车载 电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1)的车载电网(2)的方法,所述车载电网(2)为了给车载电网(2)的至少一个子车载电网(5、6)提供运行电压而具有第一能量源(8)和至少一个第二能量源(7、9),其中,监控第一能量源(8)与车载电网(2)之间的导电连接是否有意中断,当识别出导电连接的有意中断时,将车载电网(2)的至少一个第二能量源(7、9)与该车载电网切断和/或去激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的车载电网的方法,所述车载电网为了给车载电网的至少一个子车载电网提供运行电压而具有第一能量源和至少一个第二能量源。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相比于过去通常利用唯一一个能量源、典型地是布置在发动机室中的铅酸电池为机动车的车载电网供电,现代的机动车有时具有明显更复杂的车载电网结构。车载电网可以例如由多个以不同电压电势(Spannungslagen)运行的子车载电网组成。在此,子车载电网也可以具有多个不同种类的能量源。术语能量源在此包括所有相对于至少一个子车载电网能够作为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流源和/或电压源使用的设备。
由于这种车载电网的提高的复杂性,例如在维修和/或维护工作中通过切断(Abklemmen)特定的能量源——也就是说特别是被安装在发动机室中的电池——而不再能确保:整个车载电网实际上是无电压的。更确切地说,进行维修或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首先必须费事研究各文件资料,以便找出所有对于机动车中的安全工作要考虑的能量源。在许多情况下然而工作人员不知道是否除了第一能量源之外还在机动车中安装有其它能量源。类似的不利之处是在由事故引起的救援的情况下的这种复杂的车载电网,其中,救援人员通常为了实现自身安全以及他人安全而希望车载电网没有电压。对此迄今为止仅提出,在车辆中为救援队准备好所谓的救援卡片,在该救援卡片中示意性地显示出车辆中的各个蓄能器的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更安全地运行的、开头所述类型的车载电网。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监控第一蓄能器与车载电网之间的导电连接是否有意中断,当识别出导电连接的有意中断时,将车载电网的至少一个第二能量源与该车载电网切断和/或去激活。
本发明基于以下考虑:根据决定标准监控第一能量源——也就是说例如被布置在发动机室中的铅酸电池——的导电连接是否有意地、也就是说特别是故意地被工作人员移除电接触。如果满足该决定标准,则将车载电网的至少一个第二能量源与该车载电网切断和/或去激活。在此涉及这样一种能量源,该能量源为车载电网和/或必要时为同一个车载电网的另一个子车载电网提供电压或电流。以合理的方式在机动车中将第二能量源与第一能量源在空间上隔开地布置,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恰好以这种方式实现安全效果。恰好是那些当第一能量源有意中断时不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的能量源可能在形成车载电网的无电压状态时容易被忽略。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因此获得了以下优点:在维护和/或维修工作中或在救援行动中通过有意地中断第一能量源也将至少一个第二能量源与该车载电网切断和/或去激活,从而能够确保在所述的应用场景中车载电网的无电压状态。因此可以避免由于不知情或草率行动、并且由于不考虑至少一个第二能量源而引起的可能的短路。车载电网以及进而整个机动车因此能明显更安全地运行。
在这种方法中特别合理的是,作为所述导电连接监控那个在第一能量源的负极与机动车的车辆接地地线之间的导电连接。由于在有意地中断第一蓄能器与车载电网之间的导电连接时首先将第一蓄能器的负极——也就是说其负接口——与车辆接地地线切断符合常见的专业规则,因此这种监控在决定标准的范围内是特别有利的。而由于在少数车辆类型中是将正极——也就是说那个具有较高的静电势的电极——与车辆接地地线连接,因此当然也可以在这些情况下进行对第一蓄能器的正接口的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8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