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8212.6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白石育久;城谷泰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主分类号: | D04H3/16 | 分类号: | D04H3/16;D01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纺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无纺布包含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上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纤维,且每1g/m2的纵向强度为1N/5cm以上,通过使所述无纺布满足以下(1)~(2)的条件,可以提供不实施压花加工、轧光加工、水刺加工等后加工而具有单独操作时的足够的强度,且包含以Tg为50℃以上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纤维的无纺布。(1)密度为0.01~0.4g/cm3;(2)在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密度大于0.4g/cm3的部分的比例为3%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由通过熔喷法等制造的极细纤维制成的无纺布,并在各种用途中得到利用。对于使用了如聚丙烯、聚乙烯这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0℃的聚合物的无纺布而言,可以不实施压花加工、轧光加工、水刺加工等后加工而得到纤维彼此熔粘且操作性优异的无纺布。
然而,对于使用了Tg为50℃以上的聚合物的无纺布而言,如果不通过后加工使纤维彼此熔粘或三维交织,则作为无纺布的强度弱,因此存在操作性差、且容易产生毛刺等的问题。
因此,对这样的无纺布,通常采取通过实施后加工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12-41644号公报(专利文献1))。
然而,在实施了上述这样的后加工的无纺布中,在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会形成密度高的部分,其结果是可能对透气度等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希望开发虽然高密度部分少但操作性优异的无纺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16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实施压花加工、轧光加工、水刺加工等后加工、在单独操作时具有足够强度、且包含以Tg为50℃以上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纤维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无纺布是包含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上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纤维、每1g/m2的纵向强度为1N/5cm以上、且满足以下(1)、(2)条件的无纺布:
(1)密度为0.01~0.4g/cm3;
(2)在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密度大于0.4g/cm3的部分的比例为3%以下。
对于本发明的无纺布而言,优选在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中纤维熔粘率为15%以上、且纤维熔粘的各部分的平均面积为70μm2以下。
优选本发明的无纺布的平均纤维径为1~10μm。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上述本发明的无纺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以下(1)、(2)中至少一处的温度保持为比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以上的温度,并进行熔喷法,(1)相对于纺丝喷嘴的前端与纺丝后的纤维的收集面之间的收集距离d,以喷嘴前端为中心,0.5×收集距离d的半球状的空间,以及(2)相对于纺丝喷嘴的前端与纺丝后的纤维的收集面之间的收集距离d,在该直线上距收集面1cm的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不实施压花加工、轧光加工、水刺加工等后加工、在单独操作时具有足够强度、且包含以Tg为50℃以上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纤维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纺布的厚度方向截面的SEM照片。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的原理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可乐丽,未经株式会社可乐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8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板铆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螺丝刀功能的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