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菌株的测定在审
| 申请号: | 201680032326.X | 申请日: | 2016-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 发明(设计)人: | E·P·约翰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奎斯特诊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16;C12Q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11494 | 代理人: | 张平元 |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致病性 螺旋体 菌株 测定 | ||
发明领域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测试样品中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组合物和方法。
发明背景
提供发明背景的下述讨论仅为辅助读者理解本发明,而并非承认本发明描述或构成现有技术。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的水性螺旋体引起的。直到最近,通过血清学数据将钩端螺旋体种分为两种,问号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和非致病性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共包含230多种血清变型。更近期地,序列信息已经允许将钩端螺旋体分为16个基因种,包括问号钩端螺旋体、双曲钩端螺旋体、L.kirshneri和L.borgpetersenii。不幸的是,不能将这些种整齐分类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因为两类血清变型都存在于任何给定的基因种中。尽管存在该复杂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血清变型出血性黄疸型(L.interrogans serovars icterohaemorrhagiae)、copenhageni、lai、australis和autumnalis是人类中最常见的,其中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通常引起最严重的症状。
尽管不需要直接接触,钩端螺旋体感染的来源是通过暴露于受感染动物的尿液。感染经常在已经接触过受污染水体的患者中发现。钩端螺旋体经由切口和擦伤或与粘膜接触进入体内,温育持续2-20天。该细菌首先感染血液,然后感染CSF,通常在出现症状后第三周从两者中清除。钩端螺旋体可以在症状发作后一周内在尿液中发现,不治疗下可以继续存在数月或数年。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具有广泛的严重性。大多数感染个体无症状或有温和的症状,且不寻求医疗救助。然而有些人有能导致死亡的更严重的症状。症状可能突然发生,包括发烧、发冷、头痛、身体疼痛、腹痛、结膜充血,有时是皮肤疹。头痛和肌痛可能是严重的,且高达25%的患者患有无菌性脑膜炎。所有钩端螺旋体病患者中的5%至10%患有黄疸性钩端螺旋体病,有时称为外韦尔病(Weil’s disease),这是更严重的情况,病例中5%至15%是致死的。症状包括先天性疾病中的那些,并且在许多病例中也可以包括黄疸、肝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和心脏的牵涉也是常见的,并且可能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心肌炎。
在临床环境中检测钩端螺旋体是麻烦的。血清学研究是耗时和复杂的,且培养可能需要6至26周。此外,该细菌在尿液中迅速丧失活力,原代样品类型和培养测试提供有限的效用。与此相反,实时PCR检测是快速、灵敏的,且不需要生物体的活力。样品可以冷冻或与防腐剂混合用于运输。虽然钩端螺旋体的分类学是复杂的,但16S序列数据表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亚种可以通过PCR区分。设计公开的方法和组合物以仅检测致病性的种。没有检测如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的非致病种。此外,利用基于PCR的方法将允许测试血液、CSF或尿液,以便在早期测试时给出感染阶段的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奎斯特诊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奎斯特诊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23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