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2495.5 | 申请日: | 2016-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4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雅康;樱井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削减部件个数。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10),其具备一对检测端子(13);弹性挠曲部(37),其形成于第二壳体(30)上;短路用端子配件(60),其设置于第二壳体(30)上;刮擦部(68),其与短路用端子配件(60)一体形成,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过程中使一对检测端子(13)滑动接触;以及弹性接触片(62),其与短路用端子配件(60)一体形成,伴随弹性挠曲部(37)的弹性挠曲而向与一对检测端子(13)不接触的退避位置弹性移位,且伴随弹性挠曲部(37)的弹性复原而向与一对检测端子(13)接触的短路位置弹性复原,从而使一对检测端子(13)短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用于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是否正确嵌合进行检测的嵌合检测装置。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一对检测端子。在第二壳体上安装有杆,通过使该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两壳体嵌合。另外,在第二壳体上安装有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用于在两壳体半嵌合时将一对检测端子的短路解除,并在两壳体正规嵌合时使一对检测端子短路。检测单元由具有一对弹性臂部的短路端子和连接到一对检测端子的一对中继端子构成。
在使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的过程(即,两壳体半嵌合的状态)中,形成于第二壳体的弹性挠曲部由于与杆干扰而弹性变形,被该弹性挠曲部按压的一对弹性臂部从一对中继端子离开。在该状态下,即使在一对中继端子上连接有一对检测端子,也因为一对检测端子不短路,所以检测出两壳体为半嵌合状态。
然后,当杆到达嵌合位置从而两壳体成为正规嵌合状态时,与从与杆的干扰中解脱的弹性挠曲部一下子弹性复原。伴随该弹性挠曲部的弹性复原,一对弹性臂部一下子弹性复原并与一对中继端子连接,所以一对检测端子短路。由此,检测出两壳体已正规嵌合。
在该连接器中,在一对检测端子与一对中继端子连接时,检测端子会与形成于中继端子上的弹性接触片弹性地滑动接触。利用该滑动接触结构,在两壳体连接前即使异物附着于检测端子,也通过检测端子与弹性接触片滑动接触,从而异物被从检测端子上除去。因此,由于异物附着于检测端子的原因,嵌合检测功能不可能受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98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因为检测单元由短路端子和一对检测端子构成,所以有部件个数多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是削减部件个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壳体,其具备一对检测端子;
第二壳体,其能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
弹性挠曲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弹性挠曲,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正规嵌合时弹性复原;
短路用端子配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刮擦部,其与所述短路用端子配件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过程中使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与该刮擦部滑动接触;以及
弹性接触片,其与所述短路用端子配件一体形成,伴随所述弹性挠曲部的弹性挠曲而向与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不接触的退避位置弹性移位,且伴随所述弹性挠曲部的弹性复原而向与所述一对检测端子接触的短路位置弹性复原,从而使所述一对检测端子短路。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2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车载喷雾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含噻霉酮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