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2495.5 | 申请日: | 2016-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4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雅康;樱井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其具有能沿着嵌合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的前端;
弹性挠曲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弹性挠曲,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正规嵌合时弹性复原;
一对检测端子,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与所述嵌合方向平行地延伸,分别具有前端,且在其下表面分别具有从所述前端向后方延伸的露出的接触面,在所述下表面中的、位于所述露出的接触面的后方的区域,被所述第一壳体的刮擦部用绝缘层覆盖;
短路用端子配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弹性接触片,其与所述短路用端子配件一体形成,伴随所述弹性挠曲部的弹性挠曲而向与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不接触的退避位置弹性移位,且伴随所述弹性挠曲部的弹性复原而向与所述一对检测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接触的短路位置弹性复原,从而使所述一对检测端子短路;以及
刮擦部,其在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之间与所述短路用端子配件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在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一对检测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接触之前,与所述一对检测端子的所述接触面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检测端子上的所述刮擦部用绝缘层,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即将达到正规嵌合之前夹在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刮擦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检测端子是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形式,
在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上设置有使所述刮擦部用绝缘层向所述检测端子的基端侧延长的刮擦部侧延长层,
在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正面、使所述一对检测端子进入的进入口处形成有刮擦部侧定位肋,所述刮擦部侧定位肋通过使所述刮擦部用绝缘层及所述刮擦部侧延长层与该刮擦部侧定位肋滑动接触从而将所述一对检测端子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检测端子借助合成树脂制的连结部而一体化,
所述刮擦部用绝缘层是与所述连结部连接、且遍及所述一对检测端子而连续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部,该覆盖部与所述短路用端子配件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将所述弹性接触片中的与所述检测端子的触点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所述触点与所述覆盖部弹性地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部用绝缘层,该覆盖部用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检测端子上,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即将达到正规嵌合之前夹在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覆盖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检测端子是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形式,
在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上设置有使所述覆盖部用绝缘层向所述检测端子的基端侧延长的覆盖部侧延长层,
在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正面、使所述一对检测端子进入的进入口处形成有覆盖部侧定位肋,所述覆盖部侧定位肋通过使所述覆盖部用绝缘层及所述覆盖部侧延长层与该覆盖部侧定位肋滑动接触从而将所述一对检测端子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检测端子借助合成树脂制的连结部而一体化,
所述覆盖部用绝缘层是与所述连结部连接、且遍及所述一对检测端子而连续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24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车载喷雾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含噻霉酮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