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17700.9 | 申请日: | 2016-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义彦;船川义正;山口竜介;中村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06;C22C38/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钢板,其具有给定的成分组成和以下的组织: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相对于组织总体的面积率总计为95%以上且100%以下,由沿轧制方向伸展和/或点列状分布的1个以上的长轴为0.3μm以上的夹杂物粒子构成的给定夹杂物群为0.8个/mm2以下,以Fe作为主成分的给定尺寸的碳化物为3500个/mm2以下,分布于所述回火马氏体和/或所述贝氏体的内部的直径10~50nm的碳化物为0.7×107个/mm2以上,原γ晶粒的平均粒径为18μ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钢板,特别涉及适于制造利用冷压进行成型的汽车、家电等的部件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汽车车身的轻质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推进了TS为1320~1470MPa级的高强度钢板在中柱R/F(加强件)等车身骨架部件、保险杠、防撞梁部件等(以下也称为部件)中的应用。另外,从使汽车车身进一步轻质化的观点考虑,对于具有TS为1800MPa级(1.8GPa级)及其以上强度的钢板的应用也开始进行了研究。
以往,对于利用在加热下进行压制的热压成型的高强度钢板的应用积极地进行了研究,但最近,从成本、生产性的观点考虑,正在重新对利用冷压成型的高强度钢板的应用进行研究。
然而,在通过冷压对TS为1320MPa级以上的高强度钢板进行成型而制成部件时,存在因部件内的残留应力增加、钢板本身引起的耐滞后破坏特性变差而发生滞后破坏的隐患。
这里,滞后破坏是指以下现象:在对部件施加了高应力的状态下将部件放置于氢侵蚀环境下时,氢侵蚀至构成部件的钢板内,使原子间键合力降低、发生局部变形,由此产生微小裂纹,该微小裂纹扩展而导致破坏。
作为改善这样的耐滞后破坏特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以重量%或重量ppm计含有C:0.08~0.18%、Si:1%以下、Mn:1.2~1.8%、P:0.03%以下、S:0.01%以下、酸溶Al(sol.Al):0.01~0.1%、N:0.005%以下、O:0.005%以下、B:5~25ppm、且含有选自Nb:0.005~0.04%、Ti:0.005~0.04%、Zr:0.005~0.04%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并且使Ceq与TS的关系满足TS≥2270×Ceq+260、Ceq≤0.5、Ceq=C+Si/24+Mn/6,微观组织中以体积率计含有80%以上的马氏体,从而改善耐滞后破坏特性的技术。
另外,专利文献2、3及4中公开了通过将钢中的S量降低至一定水平并添加Ca来防止耐氢诱发断裂的技术。
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含有C:0.1~0.5%、Si:0.10~2%、Mn:0.44~3%、N≤0.008%、Al:0.005~0.1%、且含有V:0.05~2.82%、Mo:0.1%以上且小于3.0%、Ti:0.03~1.24%、Nb:0.05~0.95%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并使成为氢的捕获位点(trap site)的微细合金碳化物分散,从而改善耐滞后破坏特性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142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4287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4-31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213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4270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7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