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6578.3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5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神山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21/02 | 分类号: | B60B2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轮 | ||
在车辆用车轮(1)中,比轮胎的气柱共鸣声的共鸣频率低第一规定频率(Δfa)的共鸣频率的第一亥姆霍兹共鸣器(副气室构件(10a、10d))的连通孔(18a)和比轮胎的气柱共鸣声的共鸣频率高第二规定频率(Δfb)的共鸣频率的第二亥姆霍兹共鸣器(副气室构件(10b、10c))的连通孔(18a)配置于隔着车轮旋转中心(AX)对置的位置,第二规定频率(Δfb)设定为比第一规定频率(Δfa)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将对轮胎气室内的气柱共鸣声进行消声的亥姆霍兹共鸣器(副气室构件)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而成的车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车轮的亥姆霍兹共鸣器在内侧具有副气室,沿着车轮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四个。
并且,各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共鸣频率设定为与轮胎气室的共鸣频率相适(各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共鸣频率=轮胎气室的共鸣频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51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将沿着车轮的周向配置有四个的各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共鸣频率全部设定为相同的单一频率,则能够消声的频带受到限定。尤其是,在各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在反共鸣频率(参照后述的图11)的前后产生的两个“反弹共鸣”(参照后述的图11)的峰值水平变大,该两个“反弹共鸣”有时给车厢内的乘客带来听觉上的负荷。
图11是表示各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共鸣频率全部设定为相同的单一频率的以往技术的消声性能的图表。在图11中,细实线J表示车轮中不存在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情况,粗虚线L表示设置于车轮的各亥姆霍兹共鸣器为小容量的情况,粗实线K表示设置于车轮的各亥姆霍兹共鸣器为大容量的情况。例如,着眼于大容量的各亥姆霍兹共鸣器的粗实线K可知,在粗实线K的谷部即“反共鸣频率”的前后的位置产生有由两个山部构成的“反弹共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反弹共鸣的车辆用车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轮,其具备亥姆霍兹共鸣器,所述亥姆霍兹共鸣器具有经由连通孔与轮胎气室连通的副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车轮具备两组第一亥姆霍兹共鸣器与第二亥姆霍兹共鸣器的组,所述第一亥姆霍兹共鸣器设定为具有针对比轮胎气室内的气柱共鸣声的共鸣频率低第一规定频率的共鸣频率的声音的消声特性,所述第二亥姆霍兹共鸣器设定为具有针对比所述气柱共鸣声的共鸣频率高第二规定频率的共鸣频率的声音的消声特性,所述第一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所述连通孔配置于隔着车轮旋转中心对置的位置,连结一组的所述第一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所述连通孔的线和连结另一组的所述第一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亥姆霍兹共鸣器的所述连通孔的线相互正交,所述第二规定频率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规定频率大。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二规定频率设定为比第一规定频率大,从而将在作为谷部的反共鸣频率的前后产生的反弹共鸣(山部)的数量从以往的两个增大为三个,并且以使该三个山部的峰值水平分别相同或大致相同地对齐进行平衡。因此,在本发明中,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反弹共鸣的峰值水平而提高消声性能。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够理想地避免反弹共鸣给车厢内的乘客带来听觉上的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6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