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外部的电气构件的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5661.9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1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O·基尔希;H·菲尔埃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9/26 |
代理公司: | 1103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盈<国际申请>=PCT/EP2016/ |
地址: | 德国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外部 电气 构件 接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接线盒和借助构件托架固定在该接线盒上的外部的电气构件的装置。电气构件借助构件托架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上。通过如下方式引起电气接触,即,要么电气构件的两条连接线直接插在芯线端头接线端子(直插式技术、拉力弹簧技术或绝缘位移接触技术)中,要么构件托架本身构造成可插拔的金属件以及于是将连接线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以及将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或接线盒的桥式插槽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接线盒和借助构件托架固定在该接线盒上的外部的电气构件的装置以及以卡接部件或可插拔的金属件为形式的构件托架。
背景技术
典型地可以任意并排地卡接到保持轨上、例如所谓的支承轨道(Hutschiene)上的接线盒包含多个用于连接电缆的芯线端头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接线盒具有由防火的塑料制成的接线盒壳体,在该接线盒壳体中,导体引入通道从上部的窄侧起延伸进入接线盒壳体的内部,所述导体引入通道通向芯线端头接线端子(参见目录3“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www.phoenixcontact.com)。接线盒也还可以具有其它的接触可行方案、例如用于接触式桥接件的插入的桥式插槽以用于在相邻的接线盒之间建立起桥接(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例如103页,www.phoenixcontact.com)。
一些接线盒也还具有所谓的多功能分离区(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接线盒“…-TG”系列、例如470页,www.phoenixcontact.com)。参考图12已知的是,将电气构件、例如电阻2插入到带有单独的塑料壳体4的构件插头3中以及然后将这个构件插头插入到这种专门的接线盒的多功能分离区中(参见图12以及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构件插头“P-CO…”,例如481页,www.phoenixcontact.com)。这个构件插头3在塑料壳体4的内部具有两个拉力弹簧端子5,电阻2借助所述拉力弹簧端子触点接触。这些拉力弹簧端子5与接触板6在构件插头3的下端部上处于电气连接,其中,接触板6在所谓的通用分离区中被触点接触。
这些带有单独的塑料壳体4的构件插头3虽然已经证实为优秀的,但在能插入其中的电气构件的结构尺寸方面碰到瓶颈。
此外,电气构件在至少三侧,亦即在下方(接线盒的方向)以及连同在两个侧面上的侧壁7被单独的塑料壳体4包围,这减小了散热。在图12中仅示出了后方的侧壁7,而在运行时存在的前方的侧壁为了更好地示出而被移除,这就是说,塑料壳体4因此被打开而不在运行状态下。
此外,可插入的电气构件的最大尺寸受到单独的塑料壳体限制,该塑料壳体本身必须遵循特定的尺寸大小。
进一步已经证实的是,可插入的电气构件的最大重量是有限制的,以避免在接触板6与接线盒(图12中未示出)内相配合的接触端子之间的电触点的疲劳。尤其证实的是,这一点在将接线盒应用到有震动危险的环境中时特别重要。
此外,带有单独的塑料壳体4的构件插头3展现出在其复杂性方面能进一步改进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如下任务,提供一种构件托架,所述构件托架适用于将大的、重的以及伴随高的损耗功率的电气构件、例如高功率二极管固定并电气连接在接线盒上。
所述任务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构件托架,借助所述构件托架可以将大的、重的以及伴随高的损耗功率的电气构件、例如高功率二极管抗震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并且其中,确保所述电气构件的良好的散热。
所述任务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构件托架,借助所述构件托架可以将大的电气构件抗震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其中,尽可能少地妨碍接线盒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的可操作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电气公司,未经菲尼克斯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56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