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车辆用座椅的操作杆装置及车辆用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11521.4 | 申请日: | 201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6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牧田直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
| 主分类号: | B60N2/58 | 分类号: | B60N2/58;A47C31/02;B60N2/6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刘林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表皮 固定 构造 操作 装置 | ||
1.一种将表皮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基部部件、表皮推压部件、卡止部件、狭缝,
前述基部部件与前述骨架呈一体,
前述表皮推压部件被嵌入于该基部部件,
前述卡止部件被设置于前述表皮的末端,
前述狭缝被设置于前述基部部件,
前述基部部件具有与前述表皮的背面接触的端缘,
前述狭缝沿前述基部部件的端缘线状地延伸,
前述卡止部件及设置有该卡止部件的部分的前述表皮的末端在前述表皮覆盖前述基部部件的端缘的状态下,被向前述狭缝的一方的口插入,通过该狭缝从另一方的口出来,以面接触状态停止于该另一方的口的附近的基部部件,
前述表皮推压部件将前述表皮推压至前述基部部件的端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卡止部件通过缝接部被接合于前述表皮的末端,该缝接部的位置是与前述卡止部件的中心相比接近前述表皮的末端缘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部部件的端缘是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前述表皮推压部件将前述表皮推压至前述伸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狭缝隔着前述表皮推压部件被设置于前述基部部件的两侧,
前述伸出部具有第1伸出部和第2伸出部,前述第1伸出部与各前述狭缝对应,前述第2伸出部与这些第1伸出部连续,
第1伸出部向将前述表皮推压部件向前述基部部件嵌入的嵌入方向横切的方向延伸,
前述第2伸出部向与前述表皮推压部件向前述基部部件嵌入的嵌入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前述表皮推压部件将表皮推压至前述第1伸出部及前述第2伸出部的每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部部件是前述骨架其本身或是被固定于前述骨架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部部件是除了车辆用座椅的骨架之外另外的部件,是被固定于该骨架的部件,前述骨架借助碳素纤维强化塑料被形成为贝壳形状。
7.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操作杆装置,前述车辆用座椅的操作杆装置具有操作杆、框部件、表皮固定构造,前述操作杆被设置于开口,前述开口被开设于表皮,前述框部件在前述表皮的外侧被设置于前述操作杆的周围,前述表皮固定构造将前述表皮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骨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表皮固定构造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
前述框部件是前述表皮推压部件的一部分,该框部件将前述表皮推压至前述基部部件的端缘。
8.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有就坐者的臀部乘坐的座椅垫、承接就坐者的背部的座椅背部,
前述座椅背部具有座椅背部骨架、被装配于该座椅背部骨架的垫、覆盖该垫的表皮、将该表皮固定于前述座椅背部骨架的表皮固定构造,
前述表皮固定构造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表皮固定构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前述座椅背部骨架通过合成树脂形成为贝壳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泰极爱思,未经株式会社泰极爱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15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位装置
- 下一篇:座椅靠背及包括该座椅靠背的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