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毫米波无线通信的天线结构和配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11300.7 | 申请日: | 2016-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8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 发明(设计)人: | A·H·穆罕默迪安;M·A·塔苏德吉;Y-C·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9/04;H01Q9/26;H01Q21/06;H01Q5/307;H01Q5/48;H01Q1/38;H01Q3/30;H01Q9/0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扬;王英 |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毫米波 无线通信 天线 结构 配置 | ||
本文描述了用于使用mmW频谱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具体而言,天线结构可以包括用于处理视线问题的天线元件阵列。此外,天线结构可以被配置为产生相对较窄并且具有相对较高增益的波束(例如,信号)以处理如上面所提及的问题。另外,天线结构可以被配置为提供波束控制(例如,波束成形)能力。可以将这些天线结构设计为相对紧凑的,以符合在现代无线通信设备(例如,蜂窝电话)上可用的有限基板面。
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受于2015年9月1日提交的、Mohammadian等人的标题为“Antenna Structures and Configurations for Millimeter Wavelength WirelessCommunications”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842,675和于2015年2月23日提交的、Mohammadian等人的标题为“Antenna Structures and Configurations for Millimeter Wavelength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美国暂时专利申请No.62/119,744的优先权,这两份申请中的每一份都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例如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说,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已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便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传送、广播等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时间、频率和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类多址系统的例子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举例而言,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基站,每一个基站同时支持多个通信设备(或者称为用户设备(UE))的通信。基站可以在下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从基站到UE的传输)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从UE到基站的传输)上,与UE进行通信。
通信系统可以使用许可的频谱、免许可的频谱或者二者。更高的千兆赫(GHz)频段(例如,大约28GHz或者大约60GHz)的免许可毫米波长(mmW)频谱正在成为有前途的技术,例如,用于多吉比特无线通信。与其它较低的频率系统(例如,80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等等)相比,60GHz左右的频谱具有许多优点,其包括:增加的免许可带宽、由于小波长(约5毫米)而造成的收发机的紧凑尺寸、以及由于较高的大气吸收而具有的更少干扰。但是,也存在与该频谱相关联的一些挑战,例如,反射和散射损耗、高穿透损耗和高路径损耗,这限制了60GHz的覆盖范围并且可能导致信号传播和成功通信的相对更多视距。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可以利用定向传输。因此,可以采用称为利用多元件天线阵列的波束成形技术来进行mmW无线通信。
但是,即使使用波束成形,采用mmW频谱的通信也可以受益于特别为这种波长所设计的天线结构。针对更低频率(例如,80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等等)所设计的传统天线结构可以包括单付全向天线(有时,两付或三付以用于分集),并且可能不适合于mmW频谱应用。
发明内容
所描述的特征通常涉及用于采用mmW频谱进行无线通信的一种或多种改进的系统、方法和/或装置。具体而言,天线结构可以包括用于处理视线问题的天线元件阵列。此外,天线结构可以被配置为产生相对较窄并具有相对较高增益的波束(例如,信号)以处理如上面所提及的问题。另外,天线结构可以被配置为提供波束控制(例如,波束成形)能力。可以将这些天线结构设计为相对紧凑的,以符合在现代无线通信设备(例如,蜂窝电话)上可用的有限基板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13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