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成形方法及冲压成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0531.6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9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澄川智史;卜部正树;平本治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24/00;B21D5/01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成形 方法 模具 | ||
本发明的冲压成形方法包括:第一成形工序,将用于得到产品形状的第二模具(3)的连接部(3c)的截面方向上的线长设为L2,通过与受到伸长凸缘变形的凸缘部或受到收缩凸缘变形的凸缘部相接的连接部(3c)的截面方向上的线长成为比截面方向的线长L2短的截面方向的线长L1的第一模具(1)进行成形,由此,将受到伸长凸缘变形的凸缘部成形为长度方向的线长比产品形状的凸缘部的线长更长,将受到收缩凸缘变形的凸缘部成形为长度方向的线长比产品形状的凸缘部的线长更短;及第二成形工序,使用连接部(3c)的截面方向上的线长为L2的第二模具(3)来成形为产品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槽形状部(groove-shaped portion)且在形成该槽形状部的一对纵壁部(side wall portion)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沿长度方向弯曲的凸缘部(flange portion)的产品形状的成形品予以成形的冲压成形方法及冲压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成形(press forming)是通过对作为其对象物的材料坯料(blank)按压模具(tool of press forming)而将模具的形状向材料坯料转印进行加工的方法。在该冲压成形中,将冲压成形品从模具取出之后,发生因该冲压成形品内的残留应力(residualstress)发生弹性恢复(elastic recovery)而引起的形状不良所谓回弹(springback),冲压成形品的形状与所希望的形状不同的问题屡屡发生。
回弹的程度主要受到材料的强度(strength)的影响较大。最近,尤其是以机动车业界为中心,从机动车车身的轻量化(weight reduction of automotive body)的观点出发而车身部件(automotive parts)使用高强度的钢板(high-strength steel sheet)的倾向变强,但是伴随着材料的高强度化而回弹的程度变大。因此,为了使回弹后的形状接近设计形状,在生产现场熟习者不得不好几次修正模具,并反复进行试错,其结果是,导致生产期间的长期化。因此,回弹的减少在削减机动车的生产期间或成本方面也是越发重要的课题。
在回弹的减少中,作为其发生原因的残留应力的控制必不可缺。作为控制残留应力而实现回弹的减少的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该技术涉及具有凸模底部(punchbottom portion)、纵壁部及凸缘部的截面帽形状(hat-shaped)的冲压成形。该技术在从凸模底部至纵壁部的棱线中,在产生拉伸应力的部位,在最终冲压成形工序的前工序中,通过减小弯曲曲率半径或提升成形高度而将前工序中的帽形状截面(hat-shaped crosssection)的线长暂且成形得比最终的帽形状截面的线长更长,通过在最终工序中成形为产品形状而沿帽形状截面方向赋予压缩应变(compressive stain)来减少拉伸应力(tensilestress)。而且,该技术中,在沿帽形状截面方向产生压缩应力(compressive stress)的部位,在最终冲压成形工序的前工序中,通过增大弯曲曲率半径或者降低成形高度而将前工序中的帽形状截面的线长暂且成形得比最终的帽形状截面的线长更短,在最终工序中成形为产品形状,从而沿帽形状截面方向赋予拉伸应变来减少压缩应力。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对于凸模肩部的弯曲部通过第一工序进行了预备弯曲之后,在第二工序中通过将该部位设为倒角(chamfering)形状的模具进行成形,由此得到减少由角度变化引起的回弹的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05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66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0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形状不良产生或原因区域推断方法、装置及记录介质
- 下一篇:剪切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