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成形部件的接合构造、具有该接合构造的汽车用构造部件以及接合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09443.4 | 申请日: | 2016-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6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时田裕一;盐崎毅;玉井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21D22/26;B21D53/88;B23K9/00;B23K9/02;B23K9/235;B23K33/00;B62D21/00;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沈静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成形 部件 接合 构造 具有 汽车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冲压成形部件的接合构造是将通过冲压成形制作的在截面的至少一边具有开口部的两个部件以使所述开口部相对的方式组合并进行接合而成的,该冲压成形部件的接合构造如下地形成,针对接合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下侧部件(3)中的纵壁部(3a)的前端部通过成形向外侧突出的弯曲凸部(5)而设置台阶部(7),使比台阶部(7)靠前端侧的部位与上侧部件(9)的开口部嵌合,利用电弧焊对下侧部件(3)的台阶部(7)和上侧部件(9)的纵壁部(9a)的前端进行线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焊接将在截面的至少一边具有开口部的两个冲压成形(pressforming)部件(part)接合而成的冲压成形部件的接合构造(welding structures)、具有该接合构造的汽车用构造部件(structural parts for automotive body)以及接合部件(welding parts)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利用焊接对两个部件进行线接合来制造构造部件之际,重要的是形成为耐疲劳特性(fatigue resistance)优异的高强度的(high-strength)接合构造。例如作为即使在汽车的构造部件中也是需要高强度的部件的悬架臂(suspension arm)、悬架框架(suspension frame)、底盘车架(chassis frame)等为了确保更高强度的特性,将截面的至少一边开口的两个部件接合而形成为闭合截面(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2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46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138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19316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焊接学会杂志、一般社团法人焊接学会、1993年、第62卷、第8号、p.595
发明内容
利用焊接而被接合的构造部件的破损大多起因于疲劳(fatigue)。因而,防止疲劳起因的破损于未然在部件设计中极其重要。通常,疲劳裂纹(fatigue crack)易于从被焊接母材(welding base material)与焊接金属(weld metal)之间的边界部产生。与焊接接头(welded joints)的疲劳强度(fatigue strength)相关的此前的见解指出:焊接部的疲劳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并非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金相组织(metallographicstructure)的因子,而是由焊接金属的余高(excess weld metal)形状导致的应力集中(stress concentration)(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外,在利用电弧焊(arc welding)对两个部件进行了角焊(fillet welding)的情况下,焊接部的焊趾(weld toe)易于在耐久性试验(durability test)中成为裂纹(crack)的开端。因而,一直以来,进行了利用搭接角焊(lap fillet welding)的多层化(参照专利文献2)、保护气体成分的改善(参照专利文献3)、焊接部周边的残余应力的去除(参照专利文献4)等各种方法使焊接部的疲劳强度提高的研究。然而,这些方法耗费工时、成本,因此,现状是没有恰当的疲劳强度提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课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成形部件的接合构造、具有该接合构造的汽车用构造部件以及接合部件的制造方法,在该冲压成形部件的接合构造中,在将通过冲压成形制作的截面的至少一边开口的两个部件组合并利用电弧焊进行线接合(搭接角焊)的情况下,能够不增加工时、成本地提高疲劳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9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空气源热泵化霜系统
- 下一篇:制冷机组综合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