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机械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4700.5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0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原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机械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流体机械,其具备:
第1部件,其形成输送腐蚀性气体的空间并且与第2部件连结;及
耐腐蚀部件,其以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连结的状态配置在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并且与所述第1部件接合,
以覆盖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耐腐蚀部件的接合部的与所述空间接触的一侧的方式形成有耐腐蚀层,
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以夹着所述耐腐蚀部件的状态紧固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具备:
叶轮,其绕轴线旋转并且吹送从外部流入的所述腐蚀性气体,
所述第1部件为在内部容纳所述叶轮并且具备将沿所述轴线流入的所述腐蚀性气体引导至内部的吸入口的叶轮壳体,
所述第2部件为形成与形成于所述吸入口的第1凸缘部连结的第2凸缘部并且向所述吸入口引导所述腐蚀性气体的部件,
所述耐腐蚀部件与所述第1凸缘部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具备:
叶轮,其绕轴线旋转并且吹送从外部流入的所述腐蚀性气体;及
旋转轴,其与所述叶轮连结并且绕所述轴线旋转,
所述第1部件为在内部容纳所述叶轮并且具备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侧的第1凸缘部的叶轮壳体,
所述第2部件为具备与所述第1凸缘部连结的第2凸缘部、及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并且抑制所述叶轮壳体内的所述腐蚀性气体的流出的密封部的密封箱,
所述耐腐蚀部件与所述第1凸缘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具备:
叶轮,其绕轴线旋转并且吹送从外部流入的所述腐蚀性气体;及
旋转轴,其与所述叶轮连结并且绕所述轴线旋转,
所述第2部件为在内部容纳所述叶轮并且具备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侧的第2凸缘部的叶轮壳体,
所述第1部件为具备与所述第2凸缘部连结的第1凸缘部、及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并且抑制所述叶轮壳体内的所述腐蚀性气体的流出的密封部的密封箱,
所述耐腐蚀部件与所述第1凸缘部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具备:
叶轮,其绕轴线旋转并且吹送从外部流入的所述腐蚀性气体,
所述第1部件为在内部容纳所述叶轮并且具备将沿所述轴线流入的所述腐蚀性气体引导至内部的吸入口、及排出通过所述叶轮吹送的所述腐蚀性气体的排出口的叶轮壳体,
所述第2部件为形成与形成于所述排出口的第1凸缘部连结的第2凸缘部并且形成使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腐蚀性气体流通的排出通道的部件,
所述耐腐蚀部件与所述第1凸缘部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
所述腐蚀性气体为包含氮氧化物或硫氧化物的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
所述耐腐蚀部件通过冷焊与所述第1部件接合。
8.一种流体机械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在形成输送腐蚀性气体的空间并且与第2部件连结的金属制第1部件接合耐腐蚀部件的接合工序;
以在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配置所述耐腐蚀部件的方式将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连结的工序;及
以覆盖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耐腐蚀部件的接合部的与所述空间接触的一侧的方式形成耐腐蚀层的工序,
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以夹着所述耐腐蚀部件的状态紧固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47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