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液站落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6869.2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1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林斌;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众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液站落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注液站落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圆柱电池从单站注液完成之后都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落料,有时候因为电解液结晶或者是由于压力未泄完,导致电池注完液后依旧跟注液嘴贴合在一起,进而导致下电池出现卡顿和下不下来的情况发生。所以总是会或多或少存在落料未落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注液站落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注液站落料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左垂直气缸和右垂直气缸,左垂直气缸和右垂直气缸均与注液机固定连接,左垂直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左转接板,右垂直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右转接板,左转接板和右转接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池夹持机构,所述的电池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左转接板底部的左手指气缸、设置于右转接板底部的右手指气缸以及连接于左手指气缸和右手指气缸之间的落料爪,左手指气缸和右手指气缸均具有前夹爪和后夹爪,所述的落料爪包括位于前落料板和后落料板,前落料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手指气缸的前夹爪和右手指气缸的前夹爪,后落料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手指气缸的后夹爪和右手指气缸的后夹爪。
使用时,当电池注液完成之后,左手指气缸和右手指气缸同步动作由落料爪夹紧电池,圆柱电池的上部具有环绕圆柱电池一周的滚槽,落料爪的前落料板和后落料板分别从前部和后部卡接入滚槽内,以实现对电池的卡紧。然后左垂直气缸和右垂直气缸同步动作,驱动落料爪带动电池向下运动,从而将电池与注液嘴分离,当电池落到托盘处之后,手指气缸再张开使得落料爪也张开,将电池落到托盘中。
优选的,所述的左垂直气缸和右垂直气缸均固定安装于注液机的杯阀侧支板上。
所述的左转接板和右转接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电池夹持机构,两个电池夹持机构前后对称设置。
所述的左手指气缸前夹爪和后夹爪以及右手指气缸的前夹爪和后夹爪均连接有一个呈L型的连接件,连接件与前落料板或后落料板的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电池注完液后依旧跟注液嘴贴合在一起的现象产生,保证电池可以完全与注液嘴分离,使得电池落料准确度提升,不会因为落料问题而影响效率和整个机器的运行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垂直气缸,2-右垂直气缸,3-左转接板,4-右转接板,5-左手指气缸,6-右手指气缸,7-落料爪,8-前夹爪,9-后夹爪,1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注液站落料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左垂直气缸1和右垂直气缸2,左垂直气缸1和右垂直气缸2均与注液机固定连接,左垂直气缸1的活塞杆连接有左转接板3,右垂直气缸2的活塞杆连接有右转接板4,左转接板3和右转接板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池夹持机构,所述的电池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左转接板3底部的左手指气缸5、设置于右转接板4底部的右手指气缸6以及连接于左手指气缸5和右手指气缸6之间的落料爪7,左手指气缸5和右手指气缸6均具有前夹爪8和后夹爪9,所述的落料爪7包括位于前落料板和后落料板,前落料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手指气缸5的前夹爪8和右手指气缸6的前夹爪8,后落料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手指气缸5的后夹爪9和右手指气缸6的后夹爪9。
使用时,当电池注液完成之后,左手指气缸5和右手指气缸6同步动作由落料爪7夹紧电池,圆柱电池的上部具有环绕圆柱电池一周的滚槽,落料爪7的前落料板和后落料板分别从前部和后部卡接入滚槽内,以实现对电池的卡紧。然后左垂直气缸1和右垂直气缸2同步动作,驱动落料爪7带动电池向下运动,从而将电池与注液嘴分离,当电池落到托盘处之后,手指气缸再张开使得落料爪7也张开,将电池落到托盘中。
优选的,所述的左垂直气缸1和右垂直气缸2均固定安装于注液机的杯阀侧支板上。
所述的左转接板3和右转接板4之间设置有两个电池夹持机构,两个电池夹持机构前后对称设置。
所述的左手指气缸5前夹爪8和后夹爪9以及右手指气缸6的前夹爪8和后夹爪9均连接有一个呈L型的连接件10,连接件10与前落料板或后落料板的端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众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众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68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动力蓄电池
- 下一篇:蓄电池板栅固化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