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3845.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崔益清;刘士全;吴元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肯美煊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617;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薛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引起电池温度上升。特别是在爬坡、加速等工况下,要求动力电池容量大,能够高功率输出动力。因此,目前通常将大量单体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形成电池组使用,导致电池产生的热量不断累积,电池温度过高。并且电池组的方式使得单体电池的分布较为集中,不同位置的散热差异较大,电池组内严重温度分布不均匀,极易导致电池使用寿命的减少和失效的不断发生。
另一方面,当环境温度过低,例如在天气寒冷的北方,电池温度过低也会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尤其在车辆启动和电池充电过程中,无法避免电池温度过低造成的起步性能下降,和电池只能提供较小的放电功率,不能接受正常的充电功率的问题。
因此,对电池组温度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动力电池在理想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可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对电池组的工作温度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证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分布,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用于对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多个电池组进行热管理,所述车辆包括冷却介质。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由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池组对应的多个冷却单元组成,每一冷却单元包括:
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部;和
支撑部,位于所述冷却部的上部且与所述冷却部一体成型,用于支撑所述多个电池组,其中,所述多个电池组竖向插设在所述支撑部;
多个加热装置,每一加热装置设置在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加热。
多个导热装置,每一导热装置设置在任意相邻的电池组和加热装置之间,用于以热交换的方式将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冷却介质的热能传递至所述电池组。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装置具有两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成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组的面积最大的一个面,所述两个侧面中的另一个侧面设置成接触或靠近所述加热装置的面积最大的一个面。
进一步地,任一所述电池组对应至少一个导热装置和/或至少一个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用于发出热量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硅胶片,贴合在所述发热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处;
第二硅胶片,贴合在所述发热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处。
进一步地,任意两个电池组之间的任一加热装置在其相反的两侧对应设置至少两个导热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硅胶片设置成接触或靠近相邻的两个导热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导热装置,所述第二硅胶片设置成接触或靠近相邻的两个导热装置中的另一导热装置。
进一步地,任意两个电池组之间对应设置一个导热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硅胶片设置成接触或靠近所述导热装置,所述第二硅胶片设置成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组。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冷却单元中的冷却部具有流通通道;
其中,所有冷却单元的流通通道相互连通以形成一连续的流道,以使得所述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流道流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同一冷却单元中的冷却部相互接触的面作为接触面;
其中,所述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冷却部的表面积,以使得所述冷却部的至少部分表面暴露出来,从而使得暴露出的所述冷却部的表面来支撑所述导热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导热装置的形状构造成扁平状。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由于设置有冷却装置、导热装置和加热装置,因此可在电池组工作温度过高时,对电池组进行散热,在电池组温度过低时,对电池组进行加热。保证电池组工作温度出于较为理想的范围内,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装置良好的导热作用,以及可以大面积的与单体电池相接触,能够保证冷却装置或加热装置与电池组之间的导热的均匀性,避免冷却或加热在电池组局部位置进行的较快,产生的电池组内部严重的温度不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肯美煊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肯美煊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3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