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7703.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秦军;孔祥萍;刘小龙;胡显忠;陈松平;杨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瑞车辆传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102 | 代理人: | 陈志生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减速 装置 接触 迷宫 密封 结构 | ||
1.一种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5),所述箱体(5)的孔上螺栓配合固定有用于形成迷宫间隙及回油腔的端盖(3)及用于固定轴承及形成回油腔的轴承座(4);还包括一用于收集流动润滑油的甩油环(2)、一用于固定齿轮的轴(6)及轴承(7),所述甩油环(2)和轴(6)及通过圆柱面过盈连接形成整体;所述轴承(7)外圈被固定在轴承座(4)孔内,轴承(7)内圈被过盈安装在轴(6)上;端盖(3)上设置有一保证水可以顺畅的流向箱体外部的第一倾斜结构(3.1),所述第一倾斜结构(3.1)嵌入轴(6)的凹槽中,所述轴承座(4)和轴承(7)形成一级回油腔,轴承座(4)和端盖(3)形成二级回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4)通过过渡配合或者小过盈量配合与箱体孔结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的凹止口与轴承座(4)的凸止口配合将端盖(3)和轴承座(4)结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6)上设置一与第一倾斜结构(3.1)对应设置的第二倾斜结构(6.1),所述第二倾斜结构(6.1)在轴向上盖住端盖(3)上的第一倾斜结构(3.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2)和轴(6)通过圆柱面过盈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轴承外圈被固定在轴承座(4)孔内,轴承内圈被过盈安装在轴(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2)在最大直径处有至少一个尖角,该尖角指向端盖(3)的端面或者轴承座(4)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2)的尖角将会使少量的通过间隙附着在甩油环(2)端面的润滑油被甩在静止的端盖(3)的端面或者静止的轴承座(4)的端面上,在重力 作用下,被甩出的润滑油会回到回油腔中,并且通过一组二级回油孔回到箱体(5)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4)有一组进油孔、一组一级回油孔和一组二级回油孔;所述轴承座(4)的进油孔可以只在轴承座(4)上,也可以由轴承座(4)和箱体(5)的孔组合形成;所述轴承座(4)的一级回油孔、二级回油孔可以只在轴承座(4)上,也可以由轴承座(4)和箱体(5)的孔组合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减速装置用非接触迷宫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4)上的挡板可以将润滑轴承所引入的润滑油绝大部份挡在轴承座(4)和轴承外圈形成的回油腔中,并且通过一组一级回油孔回到箱体(5)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瑞车辆传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瑞车辆传动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77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舞台音响设备
- 下一篇:一种采用橡胶软底座的铸铝音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