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厢内饰结构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28897.9 | 申请日: | 2016-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9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H1/22;B60H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结构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内饰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车厢内温度的车厢内饰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车厢驾驶以及乘坐的舒适性,除了采用空调系统对车厢内温度进行调节之外,通常在座椅或方向盘上设置加热装置以对座椅或方向盘进行加热,但是采用这种加热方式不但会给乘坐人员带来局部过热的感受,而且对于这种加热装置不能有效且快速地对座椅或方向盘实现降温。因此,为了满足客户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需要研究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驾驶以及乘坐舒适性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厢驾驶及乘坐舒适性的车厢内饰结构和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厢内饰结构,所述车厢内饰结构包括内饰板和用于安装在所述内饰板上的调温装置。
可选地,所述调温装置为半导体加热制冷器。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包括半导体组件、设置在该半导体组件的两侧表面以用于导通所述半导体组件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覆盖在所述第二导体背离所述半导体组件的表面上的第二绝缘散热片,所述第二绝缘散热片安装在所述内饰板上。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一导体背离所述半导体组件的表面上的第一绝缘散热片。
可选地,所述内饰板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的容纳槽,与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二绝缘散热片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一导体弯曲的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两个延伸段与所述半导体组件间隔布置,并且所述第二绝缘散热片的三个外侧面均与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为至少两个并间隔设置,所述车厢内饰结构还包括连接器,多个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并联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器。
可选地,所述内饰板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顶盖和如上所述的车厢内饰结构,所述内饰板为顶棚内饰板,所述调温装置电连接于整车控制器并位于所述顶盖和所述顶棚内饰板之间的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调温装置包括沿所述内饰板的纵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半导体加热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沿所述内饰板的横向方向延伸为长条形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车厢内饰结构的内饰板上设置调温装置,从而在将车厢内饰结构适用于车辆时,通过调温装置对车厢内温度进行调温,能够使得车厢内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由此提高了车厢驾驶及乘坐舒适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厢内饰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厢内饰结构中半导体加热制冷器的某一位置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厢内饰结构中内饰板与半导体加热制冷器的装配状态的部分结构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车厢内饰结构中内饰板与半导体加热制冷器的装配状态的部分结构的纵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内饰板2 半导体加热制冷器
3 半导体组件4 第一导体
5 第二导体6 温度传感器
7 第一绝缘散热片8 第二绝缘散热片
9 容纳槽10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通常是指车辆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厢内饰结构,所述车厢内饰结构包括内饰板1和用于安装在所述内饰板1上的调温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在车厢内饰结构的内饰板1上设置调温装置,从而在将车厢内饰结构适用于车辆时,通过调温装置对车厢内温度进行调温,能够使得车厢内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由此提高了车厢驾驶及乘坐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8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体车厢活动顶蓬联动自锁结构
- 下一篇:道路抢险救援用辅助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