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变速操纵拉索导向摆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7382.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9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达峰软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F16C1/2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4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 操纵 导向 摆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操纵拉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变速操纵拉索导向摆动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拉索是一种在汽车的油门加速器、离合器、阻风门、手制动器、熄火装置等装置中均普遍采用的结构,能够代替拉杆操纵汽车运转速度或牵引力,一般分为油门拉索、离合拉索、制动器拉索、里程表软轴、换档拉索等,为钢材拉线制成,其外部由橡胶套包裹,在车辆内部用于部件之间的操纵衔接。
其中,车用变速操纵拉索操纵端与变速箱端均需与摇臂连接,而摇臂工作时需绕一固定支点转动形成运动摆角,而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导向摆动结构,如附图1所示,接头座1采用缩口工艺设计防止导向管2轴向脱出,虽能实现功能,但沿周向摆动均匀性不好,且必须预留较大的轴向窜动间隙,方可满足摆动角度,因存在较大间隙,当实际摆动角度偏大或摆动阻力过大时易导致导向管脱落使其功能失效,同时变速箱震动时导向管易产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车用变速操纵拉索导向摆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导向摆动机构摆动角度偏大或摆动阻力过大时易导致导向管脱落使其功能失效,同时变速箱震动时导向管易产生异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用变速操纵拉索导向摆动机构,包括接头座和导向管,所述接头座和导向管内均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接头座一端部设有球碗状凹陷,所述导向管的一端设有半球状凸起,所述球碗状凹陷与所述半球状凸起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半球状凸起位于所述球碗状凹陷内,所述球碗状凹陷的开口口径小于所述半球状凸起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导向管的外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球碗状凹陷与半球状凸起为间隙配合,所述球碗状凹陷的开口与半球状凸起为过盈配合。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球碗状凹陷的开口与半球状凸起为大过盈量配合。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向管沿轴线摆角为0°-8°,所述导向管的最大沿周摆角为16°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球碗状凹陷的开口向导向管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球碗状凹陷开口边缘的延伸方向与接头座轴线的夹角等于所述导向管的最大沿周摆角的大小。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半球状凸起为尼龙半球状凸起。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向管为尼龙导向管。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向管包括导向管本体,所述导向管本体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半球状凸起,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导向管本体的外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球碗状凹陷的开口大过盈量配合,所述半球状凸起内通孔的直径沿向接头座方向逐渐变大,所述半球状凸起内的通孔与连接部内的通孔平滑连接,所述半球状凸起内的通孔的最大孔径大于所述接头座的通孔孔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半球状凸起和球碗状凹陷的球心重合,所述球心位于所述接头座和导向管的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变速操纵拉索导向摆动机构,接头座的球碗状凹陷与导向管的半球状凸起相配和,球碗状凹陷与半球状凸起为间隙配合,球碗状凹陷的开口与半球状凸起为大过盈量配合,实现导向管均匀、灵活的摆动,同时保证接头座与导向管之间的脱离强度及窜动间隙,提高导向管沿周摆动均匀性,消除轴向窜动,消除因变速箱震动传递致导向管异响,提高整车驾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半球状凸起为尼龙半球状凸起,具有一定弹性,并且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低,耐磨损,耐腐蚀,具有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候性好,装配前高温处理与接头座挤压装配,装配操作简单,而且使用过程中吸震、消音、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用变速操纵拉索导向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管沿周摆动示意图;
附图中,1-接头座,11-球碗状凹陷,2-导向管,21-半球状凸起,22-导向管本体,2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达峰软轴有限公司,未经十堰达峰软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7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及其平衡轴
- 下一篇:一种终端和终端加热方法